標籤彙整:中日傳下月破冰會談

百年大同 走到十字路口

大同董事長林郭文艷掌舵大同邁向100周年 分享 facebook 大同將於11月12日慶祝創業一世紀,中日傳下月破冰會談,成為少數走過100年歷史的上市民營企業。大同一度更成為華人國貨的代名詞,薛承泰/以房養老是三明治世代最後防線,在市場風光多年,奧地利向右走? 總統是誰即將揭曉,今年卻遭逢嚴峻的經營權爭奪戰,中職/調整進度比以往快 王溢正就差球速未到位,大同董事長林郭文艷領導的公司派能否保住經營權,路透大調查 美股恐過熱,是公司成立以來最大的挑戰。大同前身發跡於日治時代,讀不了在地幼兒園 溫泉村民抗議,1918年由林尚志與合夥人創立「協志商號」,空軍活動中心遭元大攔胡 中華郵政:陰錯陽差,以營造業起家,之後投入重機械領域,完成新店溪堤防、行政院大廈等600多項工程,奠下初基。1939年成立大同鐵工所,從事鋼筋及機械零件製造。林尚志獨子林挺生1942年接任大同鐵工所社長,建立大同初級工業職業學校(今大同高級中學),並擔任首任校長。 廚房電化革命 創造輝煌時代第二次大戰結束後,大同鐵工所更名為大同製鋼機械公司。林挺生在1949年跨入家電業及重電機業,推出台灣第一台國人自製的自有品牌電扇,一推出即獲得市場熱烈迴響。林挺生在1956年創辦大同工業專科學校(今大同大學),並擔任校長,同時建立產學合一制。華人世界家喻戶曉的大同電鍋在1960年推出,也開啟了台灣「廚房電化革命」,更成為大同家電銷售的長青樹,至今每年銷售量仍高達近50萬台。大同在1970年時,年營業額超過22億元,居台灣民營事業首位,並成立福華電子,當時是大同輝煌的時代。林挺生長子林蔚山在1972年出任大同總經理,正式接棒。2005年起,大同開始陷入營運低潮,當年虧損逾60億元;2006年,林蔚山接任董事長兼總經理,業績仍不見起色,2005、2006這兩年,便虧掉逾140億元,雖然2007年轉虧為盈,但2008年起又再次陷入虧損。2008至2011年,堪稱大同「最黯淡的四年」,共計燒掉逾200億元,面對龐大的虧損,2011年大同宣布減資,股本由555.29億元降至233.95億元,減資比例57.86%,當時是台灣證券史上第二大減資案。大同在2011年也宣布,旗下七個事業部整合成電力、消費產品及系統整合等三大事業群,林蔚山免兼總經理,由執行副總經理林郭文艷出任。業界當時解讀,組織重整與高層異動,象徵「新大同時代」來臨。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 facebook 連年虧多賺少 積極轉型突圍林郭文艷是林蔚山的妻子,也是左右手,她要求各事業群提升大同品牌價值,增進本業利益,致力改善投資收益,並積極轉型跨入太陽光電。林郭文艷接手後,大同營運稍有起色,但仍「虧多賺少」,2012年至2017年,大同僅2014、2017兩年獲利,共計賺約4億餘元,但仍遠不及其他四年虧損累計逾百億元;今年上半年,大同仍小虧約13億元。今年大同邁向成立100年,林蔚山因通達案在今年2月辭去董事及董事長,董事會推選林郭文艷擔任董事長,成為大同創業百年來首位女性董座。審視近十年大同營運,受華映等子公司虧損拖累,加上本業獲利有待提升,大都處於虧損,即使有幾年獲利,也難以彌補累計虧損,導致一直無法發放股利,每年股東會總被小股東炮轟。今年大同經營權面臨更大的挑戰,有意參與經營權的三圓機構董事長王光祥表態,持股已達10%,將揪團於11月24日九合一大選後召開股東臨時會重新改選董事,有信心進入董事會。法人認為,大同公司派長期持股不足,是一大隱憂,加上土地資產開發利益龐大,易遭覬覦,公司派能否挺過這次難關,受到各界關注。 延伸閱讀 》 大同千億元土地資產…誘人大同寶寶祕密數字 藏玄機鬥法 林郭文艷vs.王光祥,

已標籤 , , , , , , | 發表迴響

穩中求定 擴大民間外交

外交部籲避用Chinese Taipei,殷仔第2勝!可惜首安被沒收,因對岸宣揚這是中國台北。圖為我國舉重好手許淑淨兩年前拿下奧運金牌,國有耕租地 承租權可移轉非家屬,眾人拿著「Chinese Taipei(中華台北)」會旗慶祝。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報載外交部訂定民間團體出國交流名稱處理原則,女友與乾姊同睡還潛入性侵 乾姊被震醒喝問「幹嘛?」,國內團體出國優先爭取使用正式國名。外交人士指出,中日傳下月破冰會談,使用名稱的主動權,農產沒「法」製精油 農民籲訂法規,往往不是操之在參加團體,聯合報黑白集/他們一樣都在「搶撈」,而是在主辦單位依參加規定和過去處理原則,蘋果庫克訪印度 建App設計機構,不是參加者說改就改的。外交向來是內政的延伸,反映國民對外的立場和最大利益的期待。外交部的作法,或許是以國內團體為名,為政府爭取在外活動的最大利益。當然,政府運作由下而上的方式,透過民間團體反映想法,也是推動國際曝光和交流的主要手段。過去經驗顯示,來自民間柔性訴求,且不帶任何立場的表現,通常會獲得更多肯定的支持掌聲。 然而,期待最大利益非必然能得到最佳利益。有時刻意忽略國際現實的作法,可能換得不利的結果。特別是刻意的斧鑿團體來自於何處,難免引起爭議,進而影響相同性質的團體,參與未來活動的機會,不可不慎。換句話說,刻意挑戰現狀或許是突破長期積習的最佳手段,但是外交關係不是先挑戰,再討論違法的場合,更不是先服用非處方成藥,再講求療癒效果的奇蹟見證。或許在穩中求定,興許才是鼓勵民眾踴躍參加外交活動的動機。,

已標籤 , , , , , , |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