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金管會通過保險業投資老人住宅社福事業

日韓零食占領通路貨架 玩「限定」好有一套

日韓一直是台灣人旅遊地區首選,U17世青/比賽時間尷尬 中華隊分段進食,其零食因價格便宜好入手且不斷推陳出新,台9線鳳信段拓寬 年前通行,成為國人必買清單。超商與量販業者掌握商機,合肥70年發展 小縣城變大都市,引進人氣商品, 蘇揆盼各部會「接地氣」 為廠商解決問題,日韓零食逐步占領超商、量販貨架,金管會通過保險業投資老人住宅社福事業,「區域限定」、「季節限定」更是搶手關鍵字。7-ELEVEN觀察,近年掀起區域限定口味,像是KitKat、CALBEE、POCKY等日本必買的零食品牌,都打出北海道、九州、靜岡、沖繩等限地區域口味,將在地食材、特產融入其中。像是近期推出的CALBEE蝦條系列,是日本CALBEE首次出口海外、台灣7-ELEVEN獨家引進的話題零食,並分別推出關西醍醐味、九州醬油、瀨戶內海檸檬味,上市不到一周已榮登進口零食新品買氣冠軍;大雷神近期則有夏季版口味,上市5天吸金近百萬。7-ELEVEN表示,日韓零食新品導入後,創造業績成長10~30%不等,除了門市的檔期活動外,另有針對特定商圈,像是風景區、交通轉運站等,導入國際良品專櫃,從去年開始測試,目前約450店將進口特色商品整合,業績表現較去年同期成長4成,確實能吸引消費者駐足採買。隨時要為消費者帶來「新鮮感」,全家便利商店藉由不同節慶主題推出特定商品展,近期銷售最亮眼的就是日本滋露TIROL-CHOCO的「台灣甜點巧克力」,全家是首家引進通路,限量1.5萬包上架後不到一周就熱銷一空;日本進口春夏限定的「滋露抹茶麻糬巧克力」,內餡為Q彈麻糬軟糖,夾著台灣甜品巧克力的高人氣,也成為新一波Instagram洗板話題商品。愛買指出,雖然日韓流已在台灣發燒多年,但人氣絲毫不減,日韓零食銷量每年都有3成以上的增長,目前愛買有超過600款日韓零食,每個月更平均引進60款新品。而日韓零食中,日本商品依舊最受歡迎,但韓國話題零食也緊追在後,只要新品上市,銷量就能增加3倍以上。全家也進一步指出,韓國熱銷商品反而以「泡麵」買氣更亮眼,尤其是「重口味」頗受歡迎,在韓劇和韓國旅遊風氣的加持下,先前引進號稱世界第二辣,韓國「三養火辣雞肉風味鐵板炒麵」的咖哩新口味,一推出就擠進日韓熱銷泡麵的前3名。7-ELEVEN推出日韓進口限定新品。記者陳立凱/攝影 分享 facebook 韓國三養火辣雞肉風味鐵板炒麵。圖/全家提供 分享 facebook 滋露抹茶麻糬巧克力。圖/轉載自TIROL-CHOCO粉絲專頁 分享 facebook 夏季限定口味大雷神巧克力風味餅乾。圖/7-ELEVEN提供 分享 facebook 北海道旅遊必喝的pokka sapporo北海道富良野薰衣草茶(右);日本乳酸菌水話題商品日本奇奇雅斯乳酸菌水飲(左)。圖/7-ELEVEN提供 分享 facebook 7-ELEVEN獨家販售的卡樂比鮮蝦條瀨戶內海檸檬味。圖/7-ELEVEN提供 分享 facebook,

已標籤 , , , , | 發表迴響

屠宰場不夠無法消化待宰雞 雞農叫苦

禁宰活禽政策衝擊傳統攤商、土雞城,金管會通過保險業投資老人住宅社福事業,業者生意下滑,林志嘉選新北市長 李登輝支持,有些甚至被迫轉行;但也有冷凍肉品商受惠,失智症上門 老尼姑不洗澡愛罵人,有肉商不惜增加成本添購冷凍設備,也要讓民眾吃到衛生雞肉。
高雄市傳統市場雞販的攤架上現在都要先鋪冰,雞販彷彿變成魚販,多數攤商抱怨生意越來越糟。
台南市歸仁區公有市場一攤商原賣雞,禁宰後生意冷清,老闆乾脆改賣雜貨。嘉義中埔鄉養放山雞的張姓鄉民說,禁宰後銷售量減少,他們也不敢私宰,決定現有百餘隻賣完就不再養,打算改行當零工。
台中市知名的國賢養雞場原本經營生意不錯的土雞餐廳,現已暫停營業,山上放養的雞也不敢買賣。業者說,被抓到自行宰殺一次罰十萬,「誰知道來的客人是不是官員偽裝的?」
台南市養雞協會理事長伍文嘉說,台南養雞場已有三成停養,以往每天銷售三萬隻現宰土雞,禁宰後掉七成,無法出貨的土雞全放在雞舍,王新喜雞場就是「受害者」。他表示,以往雞場出貨量從每天兩千隻銳減到四百隻,雞長大卻無法賣出,每周光飼料就要虧廿多萬。王新喜說,雞肉市場需求大,屠宰場卻無法消耗待宰雞,雞農沒緩衝時間應付「滯銷」苦在心裡。
「冷凍雞隻安全又衛生!」台東專營冷凍肉品的張老闆說,禁宰活禽上路後,送貨到府,雞販方便又省成本,全雞銷量增一成。
台東脫線牧場三年前開始把雞送到市區屠宰,最近添購專屬冷凍庫、冷凍車,方便運送儲藏,雖然每隻雞成本多出卅元,只能勉強打平,但讓民眾吃到衛生的雞肉最重要。
(採訪/潘俊偉、梁雅雯、林麗如、陳秋雲、謝梅芬、吳政修、徐白櫻、翁禎霞),

已標籤 , , | 發表迴響

當媒體激情面對街頭社運

《經濟學人》又開金口,不敵歲月 阿布瑞尤難穿紅襪,這次還是唱衰台灣。報導說台灣的街頭運動沸騰,NBA/溜馬爆冷輸老8 巴克利罵「軟蛋」,馬英九總統在「服貿」及「核四」兩大政策上對街頭運動讓步。影響所及,一對一鬥牛賽/去年4強 只剩他古人傑連霸,不僅是馬總統已成跛鴨,金管會通過保險業投資老人住宅社福事業,台灣的前途也越來越可能由「街頭」決定。
由於台灣這次街頭運動持續逾月,立委與黃世銘關鍵問答,考驗各方領袖政治智慧與耐力,如果政府還不知道如何應對解決,《經濟學人》的憂慮,確有可能噩夢成真。
台灣會不會淪為由「街頭」決定前途的命運?和媒體發展、媒體對街頭激憤的關注、及媒體如何主導論述有密切關係。
加拿大新聞學者華德(Stephen Ward)就說,充滿情緒和變化的事件,已成為當代新聞賣點。他更指出,當代新聞已經充滿情緒和價值判斷,儘管不是所有記者都滿載「情緒」跑新聞,但許多記者都面對如何把自己社會裡充滿憤怒、情緒的事物、政治領袖、政策、法律和法院訴訟,變成新聞的挑戰,這種現象全球皆然。
電視台從反服貿、反核四的街頭運動中,一路賺飽收視率,政策實質內容卻一點也引不起他們的興趣。節目言論愈是麻辣,收視愈是不斷衝高,甚至有電視台半夜三更都還用SNG車連線報導,遑論學生在立法院架設網路全程直播,把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即時性發揮到極致,讓關心此事徹夜未眠的觀眾,隨時都可注意風吹草動。社運新聞成為受全國矚目的大事件,並不意外。
街頭運動何以登上媒體頭條?最重要的價值即是「衝突」、「潛在的衝突」、和「激情」。衝突一向比和諧更具新聞價值,衝突背後是權力、利益和人性的對抗,充滿張力。從華隆案、大埔案、到現在,台灣近來歷經的社會衝突、政黨衝突和階級衝突,社會氛圍愈來愈激昂,不但衝撞社會價值、機構,也挑逗個人矛盾與社會團體的對撞,造就感性新聞的高潮。
「潛在衝突」具有不可測的新奇感,更是媒體的最愛。無論是最近在臉書轉貼癱瘓北捷資訊的新聞、四一一包圍中正一分局可能爆發「硬性潛在衝突」,到反服貿運動中的江宜樺院長夫人談學運的一封信、方仰寧女兒臉書「以你為榮」貼文等「軟性潛在衝突」,不只媒體如獲至寶,更在網路瘋傳,代表不同立場群眾的正面或負面情緒,都有一夕翻轉社會觀感的力量。難怪成為新聞關注焦點。
「感性新聞」何以當道?媒體記者何以趨之若鶩?主要因為媒體生態改變。從精英到媒體再到大眾的「兩級傳播」時代已經過去,現在政治精英雖然仍須透過媒體面對群眾,但已經是資訊科技和資訊交相構成的快速流動空間,政治人物的溝通反應,幾乎不能有時間差。正如社會學大師Castells所言,我們面對的媒體,不再是社會的反映,而是社會的表現。
台灣媒體普遍青睞感性新聞,和台灣社會悶很久,人民求變心熾也有關。但媒體利用街頭運動衝高閱聽率,卻常淪為街頭運動的傀儡布偶,產生「尾巴搖狗」現象,而無法自拔。三月學運期間,連《經濟學人》都用帶有情緒張力的「騎角難下」的馬英九總統做為封面,可知媒體已進入「尾巴搖狗」的時代,難道政府還沒警覺?
行政組織改造,精減的應該是組織結構,而非政治功能,然而新聞局打烊後,政府不但進入論述空窗期,許多政策痛失在媒體的議題設定權,反而是政黨衝突成為喧賓奪主的新聞主軸。從反服貿運動到反核四,一路下來,政府空有專家,但在輿論戰一敗塗地,使得整個社會吞下無法理性對話、正確決策的苦果。,

已標籤 , , , , |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