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6月25日重要財經行事曆

星期透視/牛頓看經濟

這是一個天文學與經濟學美麗邂逅的故事。
牛頓為了解釋天體星球的運行,原民模範母親 台東周日表揚,提出了著名的萬有引力公式(the universal law of gravity):Fg = G*(Ma*Mb)/R2,企業社會責任/永慶房屋 擘畫無障礙社會,其中Ma、Mb表示a、b兩物體的質量,台鐵:避尖峰時段 有機會買到票,R表示兩個物體間的距離,6月25日重要財經行事曆,G是一個調衡量單位用的一個常數(此處暫且忽略)。
公式是說,A股漲跌 成民意指標,兩個物體間的引力與其質量的乘積成正比,高中女撞壞進口車 改判要賠,與彼此之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牛頓沒想到的是將近三百年後有一位物理學家,後來改行學經濟的Jan Tinbergen,將引力公式用到兩個國家的雙邊貿易上。於是兩國的貿易量會跟雙方經濟的規模—GDP的乘積成正比,跟距離的平方成反比。Tinbergen何人也?他是一九六九年與Ragar Frisher合得第一屆經濟學諾貝爾獎得主。
一個簡單的說法是這樣的,設想歐盟與美國的雙邊邊貿易量會受到雙邊GDP規模的正面影響,但雙方的距離不利於貿易。
同理,每一個歐盟成員對美國的貿易,也同樣受到本身與美國GDP的影響,可是跟美國的距離都一樣遠,或相去不大,那麼會影響歐盟整體與其個別成員對美貿易的,只剩下歐盟與個別成員本身的GDP。果真如此,則每一個歐盟成員對美貿易占歐盟整體對美貿易的比重,會跟它在歐盟GDP的占比完全一樣。
這是一個很強的推論,就像德國占歐盟GDP的比重是廿三%,那麼它跟美國的貿易占歐盟全體對美的貿易比重也會是廿三%,結果真的如此。如果用圖來表示的話,縱軸代表每一個歐盟成員對美貿易占全體對美貿易的比重,橫軸代表各成員在歐盟GDP的占比,結果各國的落點確實很規則地排在圖中四十五度線的兩側。但英國、愛爾蘭、荷蘭等的貿易占比高於GDP占比,法國與西班牙則相反。這又引出了一個話題,前面提到G該不會是個常數?在回答這個問題前,讓我們回頭再看距離的問題。
前面說,每一個歐盟成員與美國的距離都一樣,肯定有人不同意。那就找美國的兩個鄰國加拿大與墨西哥來比較。前者GDP只占歐盟的百分之十八,後者約在百分之十七,如果距離不是問題,那麼加拿大的對美貿易應該只有歐盟對美貿易的百分之十八,事實上卻是百分之一二○,比歐盟全體對美貿易還多出了百分之廿。墨西哥對美貿易占歐盟對美貿易的百分之六十。這些數字明顯超出本身GDP可以解釋的部分就跟距離有關了。一個收集了一二○篇實證研究的結果顯示,兩國的距離每增加百分之十,貿易會減少百分之九,彈性已接近一。顯然兩國之間的貿易有「近鄰」優勢。
前面提到的G在貿易公式裡就是制度因素。像英國、荷蘭相對於法國、西班牙,前二者的對美貿易就超出了引力可以解釋的程度,加拿大對墨西哥更是如此。終究上帝跟人的世界還是有所不同,人的世界裡有語言、文化,以及經濟的互補性等,都會影響雙邊的貿易。其實這些制度因素都是長期形成的,短期內要改變還真不容易,真正最大的貿易障礙還是人為、刻意造成的。那就是關稅與非關稅的障礙。
東亞過去一直是屬於高關稅地區,因此這個區域內成員彼此之間的貿易並不熱絡。這情形到了九○年代才明顯改變,這改變又跟台灣同一期間在這個地區的投資有密切關係。但台灣原先擁有的龐大優勢正在快速流失中,因為亞太地區正在積極全面去除各種貿易、投資障礙。反觀我們瞻前顧後,有人覺得現狀最好。
六年前台灣因為僵硬的兩岸關係而陷入被邊緣化的危機,今天似乎又要重蹈覆轍。但明顯不同的是,亞洲的區域經濟正在快速成型。東南亞會是繼中國大陸之後另一個全球成長的引擎。台灣位居經濟實力不斷成長的東北亞與東南亞的交會,有最好的條件去利用、發揮那驅動貿易的引力。上天厚愛台灣,但如果我們畫地自限,牛頓有知,也喚可惜。,

已標籤 , , , , , | 發表迴響

全台短暫雨 22日冷氣團到

中央氣象局表示,陸中央財政收入 少了,南方雲系北移,朱立倫要求員工排除投資障礙,今、明天全台降雨機率增加,6月25日重要財經行事曆,22日抵達的今年首波強烈大陸冷氣團有增強趨勢,美國房價漲勢 連三月趨緩,不排除成為今年首波寒流,朴槿惠當選 蔡英文祝賀,北部地區低溫下看攝氏9度。受南方雲系北移影響,SBL季後賽 周六開打,今天全台都有短暫雨機會,基隆北海岸、宜蘭及大台北山區局部地區雨勢較大,氣象局已發布大雨特報,此外,受強烈東北季風影響,台灣沿海地區、恆春半島及澎湖、蘭嶼及綠島有8到10級強陣風,氣象局也已發布陸上強風特報。

已標籤 , , , , , |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