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師的懲罰與救贖

轟動一時的胖達人事件,

名片 台北

,檢方起訴,

前鎮清潔公司

,有當事人因內線交易罪行而被求處重刑,

花蓮民宿推薦

,但販賣含人工香精卻號稱「純天然」麵包的莊鴻銘,

檀香木浴桶

,因犯後態度良好而被判緩起訴,

納豆菌

,條件除了支付國庫及提供義務勞務,

景觀設計

,還要製作五千個天然酵母麵包贈送弱勢團體,

燕窩

,並到監獄將麵包技藝傳授給其他受刑人。
春節氣氛中出現這樣的新聞,令人感嘆、感動有加,又是一次心靈洗禮。有人住帝寶上夜店,生活奢華而貪婪無饜,輕鬆賺進巨額不法所得,仍不認罪。也有麵包師傅受市場青睞,「大發」之後一度迷失,但坦承虧欠社會而欲補償。檢察官的緩起訴條件也很有「創意」,顯然目的不僅在懲罰,而更有「矯正」的意義。
現代刑罰的主旨,本來就該如此。處罰很容易,但除了「以牙還牙」的復仇主義之外,未必有更積極益世的效果。對犯錯的人,如果不僅著眼於處罰,還能更進一步矯正,才可能阻絕未來的犯行。美國有些地方法官,對酒駕肇事的年輕人,除了必要刑罰之外,還課以赴各地學校演講的義務,展示車禍現場不忍卒睹的圖片,以身示範酒駕害人害己的嚴重後果。這種具有「臨場感」的預防酒駕宣傳,對當事人的悔過和對觀眾的嚇阻,都是效果十足。
南投有名的陳綢阿嬤,出錢出力募集愛心守護天使,成立「少年家園」,專門收容中輟生、社會邊緣少年,給予自新和重新出發的機會。連鄉下老婦都明白,拉回一個問題少年,比教出三個大學生更有意義。
麵包師傅出身的莊鴻銘,如今獲得緩起訴,是給他一次機會,重新學習如何回饋社會。當今社會氛圍,與其宣揚報復主義,不如推廣「矯正」機會。,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