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春拜年 什麼時間去才適合?

返鄉過年的阿笙,統一 減持統一中控,從除夕開始便肆無忌憚地與家人通宵達旦打麻將和打電玩,財長拜託立委 「刀下留人才」,直到快樂的假期快結束時,沒錢買奶粉 母用偷的,阿笙才忽然想起,消債條例修正案今上路 2年內可聲請免責 卡奴受惠,年假中都沒有去向外公外婆拜年,彰濱工業區氣爆案監院糾正工業局,打算在初三先走一趟外婆家。這時阿笙卻被媽媽阻止了,台銀4櫃員機全故障 民眾跳腳,到底春節期間,共軍春節巡釣島 艦隊演練,哪些時候才適合去親友家拜年呢?
這樣做,更貼心

農曆春節是自古以來勤辛耕織的人們,得以名正言順休息和娛樂的唯一長假,因此許多的習俗不但規範了起居作習,即使在長假之中,還是有社會運行的「潛規則」。

開春時訪友走春,是春節的一大重頭戲,也是親朋好友間聯絡感情的好時機,只是拜訪時,如何傳達自己的思念關懷之意、又不造成他人困擾,可從台灣民謠中略窺一二。

台灣傳統歌謠《正月調》的歌詞為:「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睏到飽;初四接神,初五隔開,初六就挹肥。初七七元,初八完全;初九天公生,初十吃食;十一請子婿,十二查某子返來食泔糜、配芥菜;十三關老爺生,十四月光,十五是元宵暝。」在傳統年節裡可以從除夕一直延續到元宵節,但是初五隔開,亦可算是正式的開工日,比較為現代社會所沿用。

除夕守歲後,有的人幾乎一夜不睡就接著拜神,並開始向朋友拜年或者到廟裡拜神的行程,就算不出門,也會起個大早、吃早齋,裝戴新衣新帽,等待拜年的客人上門。因此初一是傳統中,最適合訪友走春的日子。而習俗中比較不適合拜年的日子,則有初二、初三、初四與初七。

大年初二是女兒回娘家作客的日子,出嫁的女兒會偕同夫婿攜帶「等路」(禮物之意,指娘家的兄弟或晚輩站在路口等待女兒回家作客並拎回伴手禮的意思),回到後頭厝(娘家)一家團聚,因此又稱為「女婿日」。此時家人團聚才是重頭戲,拜年的客人除非只做短暫的停留,否則最好別湊這個熱鬧,讓主人家手忙腳亂。

初三在習俗中又稱「赤狗日」,據說赤狗是古代的五方帝之一,又稱南方赤帝,是主掌怒熛之神。在當天外出容易與人有口舌之爭,也有人稱作「赤口日」,因此最好待在家裡以防招來是非。另一說法則為,初三也是傳說中老鼠娶親之日,為了不得罪家中財富象徵的金錢鼠們,一家上下最好早早熄燈就寢,以免壞了老鼠的好事,否則將會使家裡赤貧一年。當然不論傳說為何,無非是希望初一、初二已經奔波宴客的家庭,初三不要再外出或者接待客人,能夠得到充份的休息。

初四接神,是把臘月廿四回天庭報告的灶王爺接回家中看顧的日子,此日不宜外出的原因是灶神回家之後,會一一「點名」,家裡的人最好不要缺席。而這樣的說法也隱含著別人家裡在忙著拜拜接灶神時,最好不宜上門打擾的貼心。初七七元,又稱為「七煞日」,也是諸事不宜的日子,尤其要避免外出遠行,有人會在這一天吃長壽麵(麵線)避煞。

古時候的過年氣氛濃厚、年假時節的延續也長,所以訪友不急在一時,反而希望藉由年節,老百姓們可以休生養息,為新到的一年做好能量的蓄積。但以現代的眼光看來,如果初五就開工,反而好像沒有幾天適合訪友拜年了。

其實事實恰恰相反,古代交通和通訊皆不若現今發達,四散的親人往往在逢年過節時,才有機會見上一面。現代人靠著進步快速的交通工具、電子郵件、視訊和電話,縮短了相見的時間和難度,年節時即使無暇見面,至少可利用電話、簡訊等工具聯絡感情,即使平日裡朋友相聚也不再長山水遠,更應該多加珍惜。

其實,不論是平日或年節,作客還是應該具備基本禮貌,訪友之前最好先確認對方在家及是否方便接待,若要帶小孩或寵物也最好詢問主人。如果是一時興起的拜訪,應避開吃飯的時間,以免到訪時主人來不及準備而感到歉疚。若拜訪時並沒有留下用餐的意願,最好在一開始便向主人表明:「我們大約何時到,之後另有其他安排,就不再叨擾了。」如此主人不但知道如何準備接待,也能讓自己做個體貼又受歡迎的客人!

※延伸閱讀》
‧本文摘自《長輩沒教但你一定要懂的66種人際禮數》,春光編輯室企製,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