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案子你的看法也沒錯啦!不過如果是我辦的話,聖誕腳步近了!百貨「飄雪」 民眾驚艷,會這樣這樣,福建赴台觀光 團客降、自由行增,你參考看看…」,國際儲蓄互助社節 原民同樂,聽到長官這些話,「內行」的檢察官就知道該怎麼結案,而這就是檢察體系最普遍的關說手法。
前法務部長曾勇夫捲入關說案震撼政界、司法圈,根據檢察官林秀濤的說法,陳守煌「建議」她不要上訴;資深司法界人士說,若真如此,那也太「直接」了。
案件進地檢署,檢察長或主任檢察官接獲關切電話,要怎麼搓?花招多得很,主任手握檢察官考績建議權,案子能否偵結也得過主任這關,聽話的檢察官,只要主任一句「你再想想看」,就知道案子該起訴或不起訴。
下條子也是一招。有的主任檢察官不明說,但會在書類上貼條子挑毛病退案,檢察官擔心案件偵結逾期影響考績,只能照辦。過去曾有檢察官結案方向不合主任的意,被退好幾次,書類貼滿紙條,氣得把紙條蒐集起來當證據。
檢察長要干預個案,更是簡單,檢察官能不能升主任,主任能不能升二審,檢察長介入操作的空間很大,只要把案子分給「聽話」的檢察官,想怎麼結就怎麼結,「檢察一體」加上「偵查不公開」,就OK了。
之前洪仲丘案撼動軍檢體系促成改革,這次部長關說疑案,能不能讓日趨「行政化」的檢察體系走回正軌,主政者要把這場風暴拿來當鬥爭工具,或是改革利器,可得好好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