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面對非常不一樣的時代,
租車
,這個世界變化太快,
黃金泡菜
,已經不能沉溺在過去。過去幾十年累積的能量和成功,
月亮蝦餅
,不再能是未來可以更幸福、更成功的保證,
專業社群行銷 台中
,很多積壓已久的事情,
戚風蛋糕
,都在此時以不同的形式爆發出來,成為受到矚目的議題。
這個年代,台灣面對的議題很多,金融情勢上,要面對美債與歐債風暴、新興市場的衝擊;人口結構上,高齡化和少子化都成為新議題;資源與氣候變遷上,頁岩油能源、低碳、地球暖化需要關注;區域經濟上,面臨服貿、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等挑戰。
3C的趨勢改變也很重要,這並不只是發生在台灣,但3C產品對台灣而言太過重要、影響大,例如蘋果崛起,就能看見有台灣廠商獲利、但也有人受到很大的創傷;到了大數據的時代,一切就變得很不一樣。
雲端巨量資料上,開放原始碼技術帶動成本下降,驅動產業導入巨量資料分析,使得資料來源改變,產業鏈重新分工,帶來多元業者投入,進而帶動雲端基礎建設商機。
過去電腦是非常專業的大電腦,少數專業人士使用;直到普及到家戶之後,台灣廠商的角色出現,但也多是在工作和特定場合,直到蘋果以iPhone和iPad打破了大家的思維,並帶來後續的大變革。
以裝置量來說,PC時代,全球可能有10億裝置;行動裝置時代,可能有百億;物聯網年代,可能上千億;這只是量的變化,相應的數據內容變遷還在進行中。
我們也可以看得到,現在所有需求都集中在與行動有關的類型,跟著行動而來的就是雲端,萬物聯網帶動雲端服務、社群服務、行動及巨量資料為基礎的整合平台崛起。
這些新事物的規模,大到我們無法想像,它的速度、連結,都超過我們原本的想像,我們不只要靠自己的能力,甚至要靠朋友、陌生人的能力來幫忙。
這樣的雲端時代,對台灣而言,一方面非常幸運,因為我們過去累積了一些相關的技術;但很不幸的,我們過去的角色、工作的形態,現在要轉型成應用者、使用者的角色,不容易,把握優勢、突破困境變得很重要。
心態的改變上,對價值的認知是其中一環,從全球科技公司近年的市值變動可以清楚看到,軟體公司像氣球一樣膨脹,硬體公司多年不變,財富和價值的創造開始轉移到軟體,但台灣人習慣重視製造業、供應鏈,往往很難感受到非實體事物的價值。
對市場需求也需要有感,要能理解推出服務,不是根據我們有甚麼技術,而是根據世界上到底有甚麼需求。強調創新,不能只是製程的創新,而要也是服務的創新;不要甚麼都計算效率,要能算效能。
要怎麼創新?破壞式創新、開放式創新、精實創業,再加上新興眾籌(群眾募資),都是很好的工具,試著超越框架,例如像iPad一樣,找到未被滿足過的新客群,或像Google眼鏡一樣,嘗試開發「還不知道可以怎麼用」的服務。要有這些新方向,跨領域的人才、新型的教育會變得更重要。
(國立清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張忠謀講座教授史欽泰3日以「面對雲端時代台灣轉型的挑戰」為題發表演說,此為演說摘要,記者黃國蓉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