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名人堂/少子化更需要兒科醫師

台灣少子化問題嚴重,

資料裝訂

,每年新生兒出生數僅20萬人,

高雄清潔打掃

,約是30年前的一半;由於孕婦產前檢查普及與優生保健實施,

粉絲團活動

,先天畸形的新生兒大幅減少;加上兒童疫苗的高接種率,

海報 台北

,大幅降低罹患嚴重傳染病的風險,

豐原美甲教學

,這些是國家現代化必然的趨勢,

監視器

,但也使兒科醫師價值面臨挑戰。營利困難 醫師爆離職潮我剛執業時期,

三角褲

,兒科醫師是人人稱羨的熱門科,

噴霧降溫

,至今卻淪落到後繼乏人的四大皆空科別之一,

彰化 新娘秘書教學

,令人不勝唏噓。台灣鄰近的日本,在2006年也發生兒科、婦產科醫師集體離職潮,大陸近年因醫療的市場化,營收能力薄弱的兒科受到衝擊,兒科醫師逐漸流失。不過,隨著二胎化實施,兒童數目可能大幅增加,將突顯兒科醫師人才斷層嚴重的問題。對兒童醫療的因應之道,應從量的注重,進化為質的提升,急症、重症、難治及罕見疾病的診治及教學也應朝集中化發展,4年來在政府及各界的努力之下,兒科專科醫師招收率已顯著改善。看診不易 兒科成賠錢貨由於新生兒或嬰幼兒不會表達自己不舒服的感覺,醫師看診比較困難,所以兒科又稱啞科!嬰幼兒所做的治療因為對象體型小且無法有效溝通病童,常常需耗費數倍以上的醫護理人力,而且嬰幼兒照護的精密度較一般成人病患為高,舉凡藥物的給予、診療所需耗用的時間、疾病的照護跟衛教家長所需的負擔,均數倍於成人病患,雖然成本較高,但給付卻差不多。無奈的現實是,相較於老人,社會對兒童醫療的關心相對不足,台灣19歲以下人口占全人口18%,但健保總支出卻僅占9%。兒童不是大人的縮影,不管在解剖學、生理學、心理學等方面,都是逐步成熟發展,疾病型態及診斷都跟成人不同,不同階段的孩童,體重及藥物吸收也有差異,更需精細處方,所以小朋友宜由受過專科訓練的兒科醫師來照顧。醫護稀缺 城鄉分配不均台灣每千位兒童有0.8位兒科醫師,美國是1.25名,大陸只有0.5位,台灣兒科醫師數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目前最大問題是城鄉差距,有132個鄉鎮沒有兒科醫師;另外,就是層級不均,62%兒科醫師在基層診所服務,醫院的兒科醫師則集中在醫學中心,除了大的醫學中心,其他層級醫院的兒科醫師,不論年齡都要值班,對上了年紀的醫師有點辛苦,特別是中小型醫院,他們若還要兼看急診,那就會受不了而跑去開業,醫院服務的兒科醫師大量外流現象,值得特別注意。政治弱勢 需要國家關注所幸,大部分的兒科醫師都能堅守崗位,只是期待更多兒科醫師走出醫療象牙塔,關心學校、社區兒童的健康,除了診治疾病,還關心疾病預防及健康促進,包括疫苗接種、營養、肥胖、成長發育、視力保健、3C產品的不良影響、意外事故預防、兒虐事件和環境汙染等,全方位照顧兒童。唯有健康的兒童,台灣的未來才有希望,但兒童在政治上是弱勢,值得國家社會一齊來呵護,特別是在受到少子化的衝擊下,期盼兒科醫師能更積極地為兒童健康議題請命及倡議,好好扮演兒童健康守護者的角色。(本文作者林奏延為衛福部前政務次長,現為長庚大學兒科學特聘教授)●健康名人堂邀請國內外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二刊出。近期擴充內容,請讀者拭目以待。,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