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陽工業是台灣第一家生產機車的公司,
美髮器材
,也是日本本田海外的第一個技術合作廠,
整合行銷公司
,淵源則是在日本時代有一位日本人為躲美軍空襲,
文件櫃
,躲進現任董事長張宏嘉爺爺在內湖的家開始。戰後這位日本人寫信給張宏嘉的父親張國安,
女內褲
,說要介紹一位日本人,
原木飯桶
,問他有沒有興趣合作;那位日本人就是本田的創辦人本田宗一郎。三陽從工廠開始到野狼之歌,
桃園室內裝潢
,從領導90、達可達到喜美,
造景
,以及如今的現代汽車,
台南居家清潔
,三陽發展史也是台灣工業的發展進程。「我從山林來、越過綠野、跨過溝溪往前行…」三陽野狼的野狼之歌,早年幾乎是家家傳唱,也是大師李泰祥第一支廣告曲。三陽是全國第一家生產機車的公司,1962年與日本本田技研株式會社技術合作生產HONDA 50/150/160機車,1981年生產突破100萬台,至2016年5月累計已生產機車1,810萬輛。民國70年代、台灣機車一年約有120萬輛,三陽與光陽兩大機車品牌搶奪市占第一的地位,市占率都在三成以上,一年銷售量達三、四十萬輛。經典車款刻劃青春印記三陽野狼機車是早期台灣經濟發展初期,道路品質不理想、載貨需求殷切時最佳的選擇。隨著時代推移,道路品質提升、所得提高,小輪子、無段變速的速克達成為市場趨勢,領導90在1983年推出,又創造台灣機車的另一個新頁。後來性能好又、不必路考的達可達上世,在中南部成為很多家中必備的交通工具。三陽機車歷年經典車款包括:三陽豹、鐵帝、野狼、銀狼、金狼、野狼傳奇、野狼SB 250/300、金旺、達可達、領導、亦美亦、CBX 、風速、奪標、逍遙、大路易、迪奧、迪爵、悍衛巡弋、HUSKY、ATTILA、風、MAXSYM 400/600、T1、T2、T3等。這些車款寫著過往歷史,也寫著不同時代人的青春印記。三陽工業創立於1954年,初期以生產腳踏車用的磨電燈為主;1959年改組為「三陽電機有限公司」,在內湖購買200坪土地建廠;後來與本田合作,跨入機車與汽車的全新領域。為滿足市場需求,三陽1978年在新竹工業區購買9.1萬多坪土地興建新竹廠,1980年開幕,機車生產線遷移至新竹廠;1989年新竹汽車廠開幕,汽車生產線遷移至新竹廠。1999年工機廠落成,實施廠辦合一。2002年新竹研發中心落成、發表航太陶瓷汽缸及噴射引擎系統。2011年三陽內湖企業總部園區舉行開工動土,2015年完工。60多年來,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三陽工業精益求精以汽、機車產品不斷推陳出新馳騁國際舞台。1967年,三陽與日本本田技研株式會社加強合作關係,簽訂生產汽車技術合同,1969年汽車廠開始生產汽車,生產富貴600㏄及發財360㏄小卡車。1977年生產本田CVIC喜美1200c.c,後來多年三陽與CIVIC展開密不可分的關係、三陽當時因CIVIC熱銷,最熱門時下單到交車要排隊等候半年,包括CIVIC與ACCORD兩個品牌,一年在台銷量超過6萬輛。2002年,三陽與本田終止技術合作,改與南韓HYUNDAI現代汽車技術合作,生產Elantra、Matrix、i30、Getz、Ix35、Tucson、SantaFe、Verna、Porter。2014年三陽也與KIA起亞汽車簽訂代工合約。三陽是橫跨生產機車、汽車產業的公司,由車輛製造開始,累積廣大的顧客、行銷通路、管理人才及國際關係等資源,提供未來發展的基礎。1976年發表史帝田鐵合金汽缸,品質保證5萬公里,開始外銷汽缸頭至本田。1982年首度外銷機車至多明尼加,現行銷全球75國,2015年全球外銷23萬輛。營運分工力拚重返榮景三陽布局全球,1992年與越南VMEP機車技術合作、1995年與中大廈門廈杏摩托及張家港慶洲機械技術合作,2005年取得國防部中型戰術輪車4,988台標案、越南SMV公司成為越南第13家汽車廠、三陽義大利公司開幕、印尼廠取得工廠組裝執照正式投產。2007年與印度MTWL合作生產機車。三陽以台灣為全球企業營運總部,在機車事業上不斷創新、研發設計國內外消費者喜好的優質產品,使SYM成為國際知名的領導品牌,並持續發展海外生產營運基地,發展「台灣接單、多地生產、全球銷售」的分工模式,讓台灣成為三陽機車事業全球營運與研發中心,並致力於SYM機車邁向全球十大機車廠之林。2015年全球銷售量達41.2萬輛,而歷史最高峰是在2008年63萬4,917輛。三陽過去幾年經營績效停滯,經過經營權之爭後,新經營團隊在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吳清源帶領下,幾乎全員動員,要讓昔日的榮光重現。吳清源今年初出任總經理後,抱著「自己的公司自己救(經營)」想法,這兩年來朝七晚七(上午7時前進公司,晚上7時後下班),推出的新車款很快在市場就打出強棒。吳清源說,展望未來,除致力於傳統汽機車發展,還要再將一些「好玩」、「新奇」、「創新」的元素加進傳統汽機車中,讓整體產業更活潑。同時不排除成立新部門,以有效推進相關計畫,包括新世代電動車、車聯網、智能車等,都是可能加強的重點項目。吳清源的經營團隊,自2014年7月進駐,就像上緊發條的馬達持續高速運轉,與所有員工一同撐持三陽工業龐大的機器體。或許是大股東兼經營者的雙重身分,讓他更重視公司的未來,這也讓很多員工深刻感受「老闆和員工是站在同一陣線」,不少員工說 「這種感覺很窩心」。許多三陽的老員工都說,因為老闆的企圖心不同,三陽工業真的不一樣了。浴火重生後的三陽工業,將繼續為台灣寫歷史。總經理吳清源談願景零件自給自足 打國際盃三陽工業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吳清源是台北工專畢業的科班出身,曾在美商陶氏化學擔任專員,他指出,回想起2014年帶領新經營團隊入駐三陽工業時,直到現在只有「戰戰競競」四個字可以形容。以下是專訪紀要:問:接手經營三陽後,最急著做的工作?答:就是通路改革,讓經銷體系再升級。進來二年期間,幾乎馬不停蹄,沒有休息,才能將規模上百億元的公司徹底摸熟,這是沒有撇步,只能花時間用心學就是。我在進公司的第一個月,就親上火線主導經銷體制改革,為讓改革過程順利,每周數訪經銷商,居中溝通與協調。第一個燙手難題就在一步一腳印下獲得解決。在制度調整後,三陽經銷商已較早前更具競爭力,獲利能力也更好。而那段時間的經歷,至今仍讓我保持經常走訪地方經銷商的習慣。問:通路改革後的下一步?答:內部希望做到零件供應率近100%,主要是為下一步打國際盃。去年零件中心在董事長張宏嘉推動下建立,但因準備時間有限,初期除零件料件不齊全、庫位管理較生疏,還面臨供料不足的窘境。我除向零件通路商蒐集料件清單,一方面重用資材經理協調協力廠商加強供貨,才漸漸解決當時的缺貨危機。目前零件中心在台灣本島的供貨率雖已近100%,但展望未來,仍希望這個自家零件中心能擴大供應外銷市場,為國際盃做好準備。今年在通路改革漸趨完備下,通路開始期盼新機種的到來。今年初與幾位經理人在內部力排眾議,挽回原本要拉掉的新機種「New Woo」,結果新機種甫上市二個月就熱銷破萬輛,讓經銷商重回數十年前欠車的盛況。這款新車未打廣告,並將廣告預算直接回饋給客戶,零件全是made in Taiwan,目前國內景氣不好,更創造出協力廠商的工作機會。這個機種的成功,也讓全公司吃下一顆定心丸,除廠內稼動率提升、產能滿載,更讓沉寂一段時間的經銷通路士氣大振。回想起推新機種的過程,其實當時非常緊張。包括跨部門的溝通協調、機種試作後問題的立即對應,甚至上市前的行銷計畫等,都必須從頭盯到尾。在此過程中,曾多次帶相關主管入廠視察新機種的試組立,在產線上盯細節、挑毛病,一定要給顧客最好。即使新品量產後,還會不定時巡廠,確保品質。問:接手三陽經營權二年多來的感想?答:三陽員工很優秀,只是過去高層在管理上未能有效落實,變成各部門甚至是個人的單點作戰,非常辛苦。現在組織好了、跨部門合作更密切,未來出去就會是在打團體戰。至於經營有成是否還有無其他訣竅,主要就是「多聽」「多看」「多想」。「多聽」員工心聲、「多看」真實狀況、「多想」問題癥結點與解決之道,靠這「多聽」「多看」「多想」三招,其實很多事情都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