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立言/韓流如泡麵 在台灣經濟效應嚴重失衡

韓流的崛起,聽歌、賞冬梅… 投縣跨年統統有,或許只是一顆包著糖衣的苦藥。自從韓國演藝圈大量外銷全世界,客家祖傳智慧 新手爸媽賣藥草包,看似全面入侵卻又少一根筋,家扶拉拔弱勢兒 促成一對情侶,每個月最少兩三組藝人造訪台灣,張志軍來台行程 國台辦先徵詢我方,多的時候同天撞多組,清淨家園 北市蟬聯第1,超過九成都是沒做過任何宣傳,瑞士黃金公投 牽動黃金價格走勢,就直接公布、發稿、賣票、演出,老母叮嚀 槍毒犯吃飯邊掉淚,短線越炒越短的模式就像是韓國人來台後台必備的辛拉麵般,大部分的主辦單位都是泡3分鐘、吃下去只是為了果腹,但怎樣都吃不飽才是最糟糕。看似場場賺錢的韓國演唱會、見面會,在各路媒體的渲染下,「誰誰誰吸金多少」、「誰誰誰粉絲爆滿」,這些數字都只是表面假象,真正會賺錢的少之又少,能想像全部票都賣完還賠錢的活動嗎?又或是被炒票的黃牛大量搶購、大量退票的慘狀嗎?為何今天票價會高,原因就是出在經紀公司與中間單位像是採集羊毛般,一層又一層的讓台灣主辦單位總是在幾百塊的票價價差間掙扎著,因為不管訂多少、場地訂哪裡,都會有粉絲嫌貴罵糟。韓國藝人來台能賣超過八成甚至滿場的就是少數幾組,偶而出現極稀有的亮眼黑馬,無論是偶像或演員的演唱會、見面會,不斷高價搶標、高價售出,出錢的喊賠錢、粉絲們哭沒錢,最後兩敗俱傷的慘狀任誰都不願意看見;活動賣不好,更別說悲慘的實體唱片市場,幾年前Super Junior等藝人還可以靠多個版本賣破5萬張,現在粉絲寧願跨海買韓版助心愛偶像上榜,對台壓版興趣缺缺,只有送贈品或辦活動才多少有銷售,韓流在台灣的經濟效應早已嚴重失衡。總是辦完事就走的韓國藝人,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真的有經營台灣市場的就是那幾組,畢竟能賺的有限,酬勞也早已結清,對許多韓方單位來說,就是帶自家商品來履約,對許多藝人來說,就是來台灣「營業」,學幾句中文、做幾個可愛表情,反正能讓台下尖叫、能讓媒體有畫面拍有點可寫就好;訪問三檔四不願,或許可能覺得不會再見,進行通告時會主動跟台灣記者打招呼甚至換名片的韓方工作人員幾乎是零,基本禮貌都沒有了,哪來的尊重兩個字。以娛樂面來說,韓流確實用多元化與不設限的方式前進全世界,也因此造成許多韓方單位近視短利,藝人出道沒多久、屁股都還沒熱就急著外賣,胡亂喊的秀費牽動票價屢創新高,主辦單位有如賭徒般,場場都在拚梭哈,一家收攤後總是會有新面孔出現,但最可憐的莫過於這些再怎樣貴都會掏錢買單的粉絲,邊買邊罵邊說偶像好帥好美好可愛。所以,就算台灣市場已經開始崩解,韓方永遠是站在高處數錢笑呵呵的最大贏家。韓國甜心金所炫訪台。 中央社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