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常聽到高雄被說是文化沙漠,
速食料理
,高雄人也被貼上「南部人」標籤。當時在城鄉落差、南北資源不均情況下,
清境農場民宿
,各項決策還是從台北看天下,
油甘
,「為什麼台北有,
FB粉絲團經營
,高雄不能有」的想法常出現。
記得初到北部念大學時,
彌月蛋糕
,新生訓練教官問:「南部來的舉手」,
便宜租車
,上課時老師問:「班上南部人有多少」,都不忘加上難怪如何如何,這是過去大家對高雄的印象。
長大後,到外地念書、工作、過生活,還是很關心家鄉,在異鄉「流浪」的日子,在地人的歸屬感作祟,希望高雄的生活及就業環境改變,讓在地年輕人也能留在高雄,為家鄉做些什麼。
真正回到高雄,有些感動,也有些感慨。因為這幾年,高雄多了捷運、世貿、流行音樂館、大東藝術中心、衛武營藝文中心等大型藝文空間,還有駁二作為高雄文創發展重鎮等大型建設,路上高樓大廈越蓋越高、越來越多,為高雄的正向能見度提高而感到開心。
但高雄真的還有很大進步空間,無關政治立場,因為藍綠都已不知道輸贏了幾輪。畢竟,一個城市的發展,不是短期計畫。但每次選舉就看到藍綠吵吵鬧鬧,互相攻擊,為了政黨席次費盡心思。其實對市民而言,最重要的不是什麼顏色當選,而是誰有能力做事。
無法評斷快速建設帶給高雄的究竟是福是禍?先不論龐大的舉債對高雄未來的影響。很想問,在快速發展的華麗大型建設下,基本功都扎實嗎?
除了看得見的建築改變、大型活動,身為小市民,最讓我有感的是每天都會接觸的水和空氣。從有印象以來,就是爸媽輪流提著空水桶,到住家附近加水站,一桶一桶把煮菜燒水用的水提回來。廿多年過了,水質變好了嗎?親朋好友左鄰右舍繼續提水,更有人改裝RO逆滲透純水機。
高雄發展工業帶來的環境汙染一直都在,沒有太大的改變,民生交通造成的空氣汙染也沒差多少,還有氣爆後浮上檯面的石化發展,及高雄每年夏天都要面對的登革熱疫情等重大問題。期待高雄的基本功和軟實力,也能跟上高度開發的城市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