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五月報稅的季節,
年菜預訂
,這時不管是房屋稅、所得稅等等的清單都得一張一張的處理,
漸進式排名
,雖然很少會有公民對應盡的納稅責任完全心甘情願,
清境住宿
,總覺得政府花人民(自己)的錢不夠小心,
網域申請
,但一旦比較所得稅和房屋稅的稅額,
好吃點心
,理性的人不免發現台灣的房屋稅比起所得稅真是便宜得多了。
一般的小市民恐怕只覺得房屋稅再少也是錢,
便宜網站
,而不免忽略了這樣的稅收機制對整體房價與所得稅負公平的影響。因為一般人總以為跟數字有關的事是經濟專家的事,但如果我們用常民的語言來說明整件事,我們立即會發現,一個沒有固定工作身兼許多兼職收入的零工者,如果一年做了五十件超過五千元台幣的工作(平均每個月四件,一個月收入也不過兩萬元),光是二代健保的擴充保費就得付五千元台幣;但另一個沒有固定工作偶而以投資房地產維生的人,手上如果擁有幾間台北市現值一千多萬元公寓的人,要為每一棟付的房屋稅卻也可能不到五千元。
很多人都知道台灣(尤其是台北)是炒房的天堂,這樣的實情以數字來看最清楚。不久前有扁家紐約豪宅拍賣的新聞,但所謂的紐約豪宅,以位居曼哈坦中城離雀爾喜公園很近的卅三坪七年新屋,成交價是一百五十萬美元(不到台幣四千五百萬,約每坪一百卅多萬)。
這樣的價格跟台北市城中大安森林公園旁的房子相比還便宜了些。但如果有人要以在紐約養房的眼光來比較,卻會發現投資客不僅每月要付出九萬多台幣的管理費,每年的房屋稅也高達五十多萬台幣以上,但同樣價格的台北房產的房屋稅卻可能不到四萬台幣。
因此我們可以說紐約的房子,有的台北人也買得起但卻不敢買來養房,因為成本太高,台灣炒房大咖動輒幾十棟幾百棟炒房都和持有成本不高有關,但當都市房價不斷被墊高後,平均只為一間房付不高房屋稅的小市民,卻得負擔難以換屋或後代買不起房的處境。
當我們比較世界各國重要都市的房價時,該比的不是房價總數,譬如房地產業者會說香港市中心的房價比台北市中心高多了;真正要比的是一地平均房價和平均年收入的比例。
如果上網參考英文房地網站的資料,台北房屋的均價和年均收入的比例竟然高達廿四點七一年(意思是台北人要不吃不喝工作廿四點七一年才買得起房),但香港是十九點九八年,還比台北低,為什麼?因為香港房屋總價雖高,但年均收入卻也是台北人的二、三倍;房價不低的倫敦是十五年、巴黎是十六點六七年、紐約是八點四三年、東京是九點一三年(這就是現在台北人會流行去東京買屋當寓公的原因),台北的房價夠貴了吧!但過去炒房成本比台北低的上海的比例是卅點一三年,而北京是卅二點六八年。
然而上海市中心的房租年回報率卻有三‧一八%,香港也有三‧八五%,東京是四‧八三%,紐約則有六‧六九%,但台北有多少呢?只有一‧四五%。
最近我身邊有不少朋友親人,紛紛在退休後返回台北定居,他們都賣掉了在舊金山、洛杉磯、休士頓的房子,為什麼?因為持有成本太高,還不如現金落袋當退休金,但他們會買台北昂貴的房子嗎?
這些不夠有錢的中產階級,選擇的都是租房,想想看一棟市值和扁家紐約豪宅相等的四千五百多萬的台北華宅,只要每月付台幣五六萬就租成了,這樣的錢在紐約卻只能付一個月的房屋稅啊!(作者為南村落總監、生活美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