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可夢讓人上癮的因素具備「蒐集」和「尋寶」這兩大元素。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寶可夢讓人上癮的因素具備「蒐集」和「尋寶」這兩大元素。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上星期去了趟梨山,曾寶儀手機桌面 不是男友竟是他,原以為會暫時離開「精靈寶可夢」的世界,紐時:歐巴馬將裁減3分之1核武,到那兒才發現海拔約2千公尺的山上也是一堆補給站!像梨山賓館和郵局前面就有3個補給站,傳播形式變「集團軍拚不過游擊隊」,教會和梨山文物陳列館則是道館,福壽山農場就更誇張了,大門和停車場四周甚至農場內加起來應該有十多個補給站。雖然到山上風景區還離不開手機挺怪的,但換個角度看,這不也增加了旅行的樂趣?不然怎會注意到在農場停車場邊上有棵嫁接40多種品種的蘋果王?從來沒有一款手機遊戲有這種魔力,能讓這麼多人像被控制般出門上街。沒玩的人不明白有什麼好玩?最大原因當然是「精靈寶可夢」有超強的IP(intellectual property,智慧財產),就連5歲小朋友對各種怪獸的名字和屬性也都瞭若指掌。但對屬於「小叮噹(哆啦A夢)」世代的人來說,就算認不出幾隻怪獸,一樣能玩得很開心。探究原因其實是遊戲具備了「蒐集」和「尋寶」這兩大因素(反而AR擴增實境在遊戲裡並不太重要)。有人蒐集世界各地星巴克的隨行杯、有人蒐集球員卡、有人蒐集麥當勞的小玩具,而「精靈寶可夢」就提供了100多種奇奇怪怪、CP值(戰鬥力)有高有低的可愛怪獸讓玩家蒐集,有些很好找,有些很稀有,可以自己找、也可以透過進化來取得。或許你會問說,「這種虛擬的東西有什麼好?」但它就是提供了蒐集的樂趣,還不用擔心收藏的問題。既然要蒐集,就要到處去抓怪物,這就是另一個讓人上癮的因素「尋寶」。從小到大我們看漫畫和電影,都會羨慕劇中人物拿著藏寶圖或是依各種線索去尋找寶物,現在拿著手機就能在住家附近巷弄和公園裡去找尋那些躲在變電箱、公共造景附近的怪物;也可以跟著網路傳言去一些熱門的大公園抓寶,有時也會在沒什麼人的地方遇到驚喜。於是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都會習慣性地拿出手機看看附近的環境,有沒有道館和補給站,會出現哪些屬性的怪物,這大大滿足了大家心中隱藏的尋寶夢想。就像當初大家迷開心農場(還記得嗎?)、DrawSomething(退燒好快)、憤怒鳥(都不憤怒了)和Candy Crush一樣(應該還有人在玩),熱潮總會退去,只是時間的問題。以「精靈寶可夢」這種從未有過的盛況,肯定還會再流行好一陣子。寶可夢的問題在,重度玩家會持續抓寶打道館練功,但著重在蒐集的輕度玩家,當怪物們都抓齊或是抓半天抓不到、打道館都打不過那些CP值超高的怪物時就會放棄不玩。這是遊戲公司該傷腦筋的,畢竟又有別的新遊戲帶來新的體驗時,玩家們自然就會移情別戀了。寶可夢讓人上癮的因素具備「蒐集」和「尋寶」這兩大元素。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