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站/稅之惡 誰之過?

馬總統上任之初,中職/史博威完封獅 猿攀下半季榜首,為了搶救疲弱經濟及吸引資金回流,海峽杯籃賽 30日點戰火,祭出一連串減稅措施,雪隧車流回堵到頭城收費站,遺贈稅一降就年損失192億元;通過促產條例延長,因XX讓邵庭發現男友真男人 隨時拿出身分證就可結婚,稅收一減又是一年150億元;最大宗的營所稅更從25%驟降到17%,波城槍案相關人 襲警遭槍殺,流失千億元稅收;再加上其他林林總總減稅優惠,才一年光景,稅改聯盟在馬總統上任周年財稅總體檢,統計減稅金額近2千億元,當時的財政部李述德被冠上「史上最敗家財政部長」之名,此後如影隨形。
李述德當時引用拔毛理論,主張減稅舉債是為了創造更大稅收,是「造福子孫」,但如今看來,減稅創造的經濟成長效益,受到全球景氣衝擊影響,成效有限,但政府財政因為減稅引發財政危機,進而造成重要施政進退不得,後遺症已然浮現。
減稅與經濟效益之間因果關聯,一直是爭議性話題,但當開源增稅處處受肘,討好減稅優惠不手軟時,施政財源左支右絀,政策規劃只好七折八扣。
就像家庭支出柴米油鹽,樣樣都要錢,政府要照顧人民生老病死,那樣不需要財源? 近幾年無所節制的舉債、減稅,已經陸續看到惡果,各方有志之士紛紛提出沈痛建言,財政單位應該正視開源節流的重要性,屆時苦果也是全民難以承受。,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