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民眾多一點選擇,台股迎金雞 八名師喊八利多,這話說來容易,林郁方談李翔宙 有助情治系統合作,實際推動時,英經濟擴張 粉碎脫歐魔咒,常因行政體系的僵化思考與墨守成規而功虧一簣,開放外幣計價的傷害險與健康險,就是例證。金管會保險局對傳統型保單,目前已開放壽險與年金險可用外幣計價,要保人用外幣繳交保費,壽險公司用原幣別支付保險金,但對傷害險與健康險則是態度保留,目前僅開放一次性給付的健康險可用外幣計價。監理機關的想法是,傷害險與健康險在概念上,類似產險業常講的「損害填補」,保險金的給付目的在讓被保險人恢復原狀,身體受傷了,如同汽車被撞壞,透過保險公司給付醫療費,身體可以恢復原狀。損害填補概念下,在國內看病,無論傷害險的意外診療、或健康險的疾病診療,保險公司支付新台幣給被保險人付醫療費即可,不懂在國內看病為何需要用到外幣?若老停留在損害填補層次,勢必無法走出新未來。民眾要用新台幣付醫療費,還是把外幣轉成新台幣後再來付醫療費,這是民眾自身的資產負債配置權利。外幣傷害險與健康險的保險金,轉換成新台幣時,可能有匯兌風險,監理機關可要求保險公司銷售商品時,必須清楚說明此點。擔心風險的民眾自然不會買,不擔心甚至覺得有利可圖的人可能會買,這是民眾基於己身利益的自由選擇。監理機關或可想想,開放外幣傷害險與健康險,究竟有何問題,甚至問題大到可犧牲民眾的權益作代價。否則,與其讓法規決定商品存亡,不如上帝的歸上帝、回歸市場機制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