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農藥零檢出 陳保基:半年內檢討

全聯福利中心總裁徐重仁日前表示,日職╱球員拚經典賽 要求明年延後開季,日本有機食品只占百分之二,彭于晏萬人迷?花絮看出迷倒功夫高手吳京…,台灣到處都是有機食品,買菜變買票 馮光遠電視政見爆口誤,餿水油事件後,日本已不再是儲蓄國,恐怕下一波就是「有機風暴」。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認為這些話「已對(有機)小農造成傷害」,電子化+千萬獎後 順手捐發票恐成絕響,台灣有機農業規範農藥「零檢出」已是全世界最嚴,成為有機農地面積成長瓶頸之一。
陳保基也提到,農委會將在半年內檢討有機制度,使其合理化並接軌國際。
農糧署長李蒼郎說,有機農產品嚴格程度應採「間接性成長」,但台灣一開始就採取最高標準「零檢出」,美國等先進國家的有機農業(汙染物的)容許量已計入環境背景值(土壤、雨水等大自然存在的物質),標準訂定在安全容許量的百分之五,農委會也將朝制度合理化調整。
陳保基去年曾指有機農業零檢出「不切實際」,遭消費者保護團體批評「走回頭路」;但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說,過度嚴苛的「零檢出」制度,讓台灣有機農業走了廿年,面積只從千分之一增加到千分之七。其他農民跨不過門檻,只能繼續採慣行農法(使用農藥、化肥),隨病蟲害愈來愈多,農藥也愈用愈凶。
「放寬零檢出標準,才是理性的做法。」郭華仁說,消費者覺得有機貴,當然要農藥「零檢出」,但台灣人必須正視土地(本來就有汙染的)環境背景值,不能一廂情願以為做得到零檢出;假如因標準放寬,消費者就要拒絕有機農產品,隨檢驗儀器愈來愈精準,能合格的農產品越來越少,最後只會逼使農民走不下去回頭使用農藥。
南華大學專案教師陳玠廷則認為,消費者對有機「零檢出」觀念已根深蒂固,或許用藥和有機不是「零與一」的選擇,農委會可透過分級制度,保障更多「非慣行」農法的農民,幫他們鋪路,一步步走向有機。
慈心基金會執行長蘇慕蓉說,國外消費者購買有機是肯定「對環境友善」,但台灣消費者看得是「安不安全」。他說,「我們用放大鏡檢視有機,嚴格到農民做不下去,卻放任慣行農產品的生產環節汙染環境、再吃下農藥」,如何輔導農民走向不用農藥、減少農藥,才是政策應走方向。,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