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腹腔鏡腎臟摘取手術 捐贈者傷害性最低

台北榮總外科部移植外科主治醫師陳正彥。 分享 facebook 志明因罹患自體免疫疾病導致的尿毒症,通緝犯廟裡拜拜突起乩 看到警察才清醒,每周需進行三次血液透析治療,企業永續獎/中華電拿下大獎 成企業永續典範,每次透析結束後,公務機車511輛 地政局「不良示範」,志明總覺得疲累,正忠排骨「餵」心靈 百萬捐市圖,往往需要休息個半天才能恢復體力。志明的媽媽不忍兒子洗腎辛苦,雙A電競行銷 複製Nike經驗,想要捐腎臟給兒子,開槍誤殺飛車賊 警員張景義判無罪,可是想到自己也快七十了,權證交易占比 坐3%望5%,雖然平時常常在社區的銀髮運動聯誼會運動,不時有鄰居稱讚「志明媽,妳身體很好喔!」,但想到要捐出一顆腎臟,身體有沒有辦法負荷?這樣的念頭又澆熄了捐腎的衝動。其實,這樣的疑慮困擾著許多有意願捐贈,卻又遲遲不敢踏出第一步的活體腎臟捐贈者。但隨著醫學手術技巧與使用器械的進步,活體腎臟捐贈手術或許已不再是令人聞風色變的大手術了。在解剖學上,腎臟位於人體後腹腔,由後腹膜將腎臟與腹內器官分隔,傳統活體腎臟摘取手術需由側邊橫切開放式傷口,進入後腹腔將腎臟血管輸尿管游離後,再將腎臟取出。因為傷口大,有時也會因腎臟的位置過高,需要切除部分肋骨,所以術後疼痛較明顯,恢復期也會拉長,術後產生切口處疝氣的風險也增加。現今腹腔鏡腎臟摘取手術漸漸取代傳統術式,優勢在於傷口小,捐贈者術後疼痛感降低恢復快,間接減少住院天數。只是一般的腹腔鏡摘腎手術仍然要進入「腹腔」再進入「後腹腔」,進行腎臟游離,由腹腔進入後腹腔的過程中,腹腔內腸胃道位置多多少少會改變,術後可能會有腸粘黏或暫時性腸蠕動功能不良的風險。後腹腔鏡腎臟摘取手術,無需開腹,利用3個1公分小洞直接進入後腹腔,切斷腎臟血管,腎臟取出傷口位於下腹部橫向5至7公分的小傷口,比起傳統側邊橫切開放式傷口,傷口明顯變小。 圖/醫師提供 分享 facebook 但後腹腔鏡腎臟摘取手術,因為直接進入後腹腔摘取腎臟(見圖),不會接觸到腹腔內的器官與腸胃道,因此前述一般腹腔鏡術式會產生的併發症,利用後腹腔鏡手術,原則上都不太會發生。而且,後腹腔空間在捐贈者平躺時,會被腹腔內器官壓迫,術後如果手術部位有微小滲血,也因為壓迫止血而自動止血。再者,腎臟取出傷口位於下腹部橫向5至7公分的小傷口,不會打斷任何腹壁肌肉,捐贈者術後疼痛感下降,活動上也較不受限,而且下腹傷口在內褲拉起來後也看不到,增加捐贈者傷口滿意度。相較目前所有的活體捐贈者腎臟摘取手術,後腹腔鏡術式對於術後縮短恢復時間、降低併發症皆有較好的結果。親屬間的活體腎臟捐贈,捐贈者必須要下極大的決心與勇氣,為了讓捐贈者的愛心與美意傳承給受贈者,捐贈者腎臟摘取手術是一個重要的步驟,在適合的捐贈者中,後腹腔鏡腎臟摘取手術或許是不錯的選擇。,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