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解決財源斷崖 長照才走得遠

長照2.0支付新制上路,中職/王柏融生涯首扛四棒 9局敲追平全壘打,民眾抱怨政府說要幫照服員加薪,滬港通/四類股票 漲相最誘人,結果是增加民眾自付額來支付,外資認錯 回補半導體、金融,長照2.0變漲價2.0。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長照的「居家服務給付及支付新制」今年元旦上路,居家服務由論時改論件計酬(依服務項目計價)的包裹式給付,實施一個月來亂象叢生,許多民眾感嘆費用增加不少,有如變相漲價,長照2.0恐變成漲價2.0。衛福部表示,過去服務未明確化管理,新制是改變和服務單位的計價機制,與民眾無關,因為由個管理師按照個案失能程度協助訂定照顧計畫,提供民眾最佳服務組合,再將時數計價改為「一包錢」,核定補助金額。新制讓民眾的自付額從過去30%降至16%,個案如不想自付那麼多,可以選擇用多少,自付多少,「保證收費不增加,服務也不打折」。同時,新制讓照服員做多少領多少,有機會讓薪資提升至3.2萬元,讓整體專業度提高,留住人力,這個行業才有希望,民眾需求才更能被滿足。可能是民眾還不習慣新制,因此衛福部將在實施三到六個月後,再做檢討。但是服務提供單位抱怨政府將長照服務切割細分,以提高給付方式讓照服員能做多一點、而多賺一點,卻沒想到民眾可能因開支增加,縮減使用服務的需求。照服員也認為新的給付及支付制度,仍是以「做多領多」為前提,並未保障照服員的勞動條件,而且可能影響民眾申請居家服務意願,除非從政府拿到的錢變多,而機構支出成本維持舊制,也增加民眾負擔,才可能真正調高照服員待遇。如此一來,漸有的共識竟是「長照新制像在撕裂照服員和被照顧者間感情」。民眾、長照機構、照服員和政府看法不一致,凸顯的是新制有意在不增加需求端(民眾)的負擔前提下,在供給端重新「分配資源」,希望服務提供單位能夠多為照服員加薪。問題是,照服員提供的服務顯然變動,不可能「與民眾無關」。而個案自付比例雖然下降,但補助額度提高,且有服務費用加成,因此實施按件計酬額以來,民眾最有感的仍是自付金額增加,從而影響到需求。因此所謂的「收費不增加,服務也不打折」的保證顯然難以實現,最後照服員的薪資恐怕也難以明顯提高。因此,長照雖然增加了一些給付金額,預估支出200多億元,雖然較能反映服務提供單位的成本,但在「重分配」上面大做文章,卻不能有效提高照服員的薪資,又增加民眾自付的負擔,顯然是衛福部沒辦法把餅做大,亦即長照的長期預算編列不足所致。背後真正的問題就是長照的財源不足也不夠穩定!根據財政部公布的去年稅收統計,被高度期待挹注長照財源的遺贈稅及菸稅,「增稅」半年後尚不及58億多元,換算成整年也不到120億元,比原預估數每年增加296億元的一半還要少,財源出現大斷崖,恐怕對長照的長期推行造成重大衝擊。政府雖然辯稱,可能是菸商及癮君子因應菸稅調漲提早囤菸,等舊菸消化完畢,加稅的效果就會顯現;富人則因應遺贈稅調高先行贈與,以降低未來遺產稅負,使去年贈與稅稅收創新高;而遺產稅是機會稅,變動度本來就比較大。這些說法其實在自我打臉。因為學者專家都認為這些稅目都是機會稅,本身就不是可靠的穩定稅收,尤其菸稅作為長照財源讓衛福部更是尷尬,一方面基於健康理由希望民眾少抽菸,卻又希望民眾多抽菸以貢獻財源於長照。房地合一所得稅更因為房市下跌而毫無貢獻。用這些稅收支應長照,簡單說就是「以短支長」,怎可能讓長照走得遠,走得久?因此,我們建議蔡政府與其在分配面做些吃力不討好的事,還不如從頭規劃更多元、更穩定、更充裕的財源,借鏡日本的慘痛經驗,及早改採「保險制」。唯有財源穩定而持續,把長照的餅做大,才可能有效提高照服員的薪資,也才能減輕民眾的負擔,長照才能可長可久。,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