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中國積極併購 台灣應正面迎戰

全球最領先的德國磊晶設備商愛思強(Aixtron),醫奉獎/高揚威 桃園熱血仁醫 後山巡診19年,日前宣布將接受來自中國大陸福建投資基金6.7億歐元的收購要約;同一天,八家航空 全面禁Note 7上飛機,全球最領先的網路借貸公司美商Lending Club(借貸俱樂部),瑞信:A股納MSCI 機會僅10%,也宣布中國大陸盛大遊戲創辦人陳天橋已入股11.7%股份。這兩件企業併購案,跌破眼鏡 中大校長蔣偉寧接教長,雖然不同行業,疏運元旦人潮 台鐵加開台東列車,卻別具意義。近幾年,民進黨在基層發動反核,中國大陸海外收購行動不斷加溫,中職/猿史博威重登三冠王 天氣太熱放棄拚完封,根據湯森路透的統計,今年光是第1季,中國的海外收購就達1,011億美元,已超越去年一整年的金額。大陸資金如今可以說已買遍全世界,從石油、天然氣、礦產等戰略物資,再到體育、電影、娛樂事業等軟實力,如今又快速布局半導體、網路、金融科技等創新科技領域,大陸積極展開跨國併購,已對全球產業競賽造成巨大衝擊。大陸的收購行動方興未艾,背後當然有很多因素,包括中國資金充沛、市場龐大及策略結盟等,除了少數因政治或競爭因素無法完成,大部分的收購談判都很順利,畢竟在全球經濟環境不佳、產業競爭激烈的現實下,一方願意花大錢,另一方想獲利了結,也讓中資的全球收購更加一發不可收拾。不過,在全球積極展開的併購大戲中,台灣卻相對沈寂,大部分台灣企業還在為生存而戰,僅有少數能夠展開跨國併購。面對這波來得又快又急的併購潮,台灣產業該如何因應?對於這種另類的國際產業併購外交戰,新政府又應該採取那些對策與行動?首先,台灣企業家絕對不應該在這波併購潮中缺席,尤其此波收購對象均鎖定具戰略性高附加價值的關鍵技術,台灣若沒有參與,未來的仗肯定更難打。事實上,此波大陸的收購動作,是有目標、有計畫地展開,範圍從半導體、LED關鍵技術與設備,到軟體、網路等新經濟的全面布局。例如,愛思強生產的MOCVD磊晶設備,是掐住LED(發光二極體)產業發展咽喉的關鍵設備;迄今已累積近200億美元交易量的Lending Club,則以顛覆華爾街金融業為目標。這些企業被中資收購或入股後,未來結合大陸本地的產業實力與市場優勢,必然對全球行業生態造成巨大改變。台灣大部分企業都沒有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的資金實力,但更關鍵的問題是缺乏創新超越的企圖心,這是目前台灣企業最欠缺的精神,因為即使個別企業無法獨立完成跨國併購,也可以尋找志同道合的國內外合作夥伴,想辦法參與國際併購的行列。其實,併購目標原本就不限於海外,台灣內部的整併也很重要。由於台灣人才、資金等資源均很有限,更需有效整合利用,因此,若國內產業整併可以加快,尤其是重疊性高的產業進行整合,更有實力跨到海外。台灣的產業整併一向很慢,如今面對關鍵轉折時刻,企業家更應捐棄成見,像日月光與矽品最後合組控股公司的模式,大家一致共同對外,就是值得鼓勵推動的示範。至於政府,絕對要正視這個問題,列入優先處理事項,並委託智庫深入分析及研擬對策,做為未來制定產業政策的重要參考。過去台灣的產業政策容易侷限在島內觀點,但如今產業生態發生重大變化,尤其對岸在經濟與產業實力大幅提升下,台灣若持續以迴避或圍堵方式因應,恐怕落得全盤皆輸的局面。此外,國發會主委陳添枝推出三大促進民間投資策略,其中均較偏重國內產業轉型或五大創新產業的投資,至於對外的國家級投資貿易公司則以配合南向政策為主,但這些規畫都疏忽了國際產業生態的改變,政府仍應針對台灣重要產業項目中,在全球有那些重要的關連企業,進行深入研究與了解,甚至展開合作意願的探尋與接觸,事實上,台灣在多項產業領域中都是具分量的參與者,也是有機會坐上談判桌上的玩家,只有在全球資本市場中持續發聲,才不會讓台灣在全球收購潮中被忽略。,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