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當執政者不再聆聽,改革便成了剝奪

蔡英文總統。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蔡總統就職即將屆滿周年,亞洲大棋盤美國退縮 北京取而代之展開銀彈攻勢,但五二○迎面而來的,美國「次級車貸」泡沫正迅速形成中,卻是連串挫跌的民調,防二度災損 文蛤業者忙撈青苔,和街頭不曾停止的抗爭。民眾對施政的不滿,不是一夕就跳到了五、六成;但去年八月民調進入死亡交叉後,蔡政府始終不曾調整施政腳步,卻以為權力和意志可以征服一切。這種「自我感覺良好」的態度,把政府團隊帶向蠻幹,走到今天民怨四起的境地。比較精確地說,民眾並不是不相信蔡政府改革的「理想性」;也因此,民意對蔡英文的「信任度」,始終高出其「滿意度」幾個百分點。但是,比較殘酷地說,當「理想性」經過現實一次次的蒸發和溶解,最後剩下來的,卻似乎僅殘存「能力不足」和「同理心不足」的真相。目前,民眾的憤怒還在等待下一次的大爆發。不可否認,蔡英文具有一些令人尊重的素質;例如,她對她所謂的改革懷有強烈的意志和自信,不像某些政治人物那樣畏首畏尾,也不像某些政客那樣充滿僚氣和私心。然而,她也在決策上表現出一些令人擔憂的缺陷;例如,無法聽取不同意見,缺乏轉圜能力,更缺乏同理心,以致決策悖離社會現實而不自知。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一例一休的推動。蔡英文聲稱要爭取勞工的休假權,卻將傳統製造業的思維僵固地套用在服務業勞工身上,且不由分說將加班費提高為三倍。殊不知,在低薪年代,勞工欠缺的不是休假,而是收入;但新政策卻剝奪勞工原本擁有的加班所得,而蔡政府迄今絲毫無意認錯修改。再如兩岸關係的停滯,蔡總統追求台灣的自主和尊嚴是正確的目標,但基本立場不明確,且手法缺乏謹慎評估,只是暴虎馮河;南向連八字都還沒一撇,兩岸就在外交、觀光、經貿陣線大打出手,造成台灣國際活動受困、民間生計窘迫。如此不智不仁,如何稱為明智決策?蔡政府大力推動改革,最後卻因「能力不足」及「同理心缺乏」,而民心流失。追根究柢,其主要癥結有三:第一,是整個政府團隊成員才智不足或結構不良,因而無法提供蔡總統多元、有效、專業的建議。第二,蔡英文黨政軍一把抓的統領模式流於威權,雖可收上令易於下達之效,卻往往不符民主程序,也扼殺了傾聽多元民意的機會。第三,蔡政府決策圈的「同溫層」太窄,一批長期圍繞的核心幕僚雖可相濡以沫,卻只有在野的革命理想,缺乏執政現實的應對、傾聽和妥協;也因此,多項決策都流露著「貴族革命」的天真幻想。上述三個因素,一年來不斷地交互影響,使得政府決策的透明度、多元性、專業度和說服力持續下滑。儘管輿論一再提醒政府必須謹慎行事,卻始終未得到蔡總統的積極回應,同樣的模式一再上演,以改革之名行打擊民主、打擊民生之實,這是最令人遺憾的事。尤其可憂的是,一年來,總統的國安團隊對國家外在形勢一再誤判,卻缺乏改弦易轍的能力,不知將伊於胡底。至於內閣行政團隊中,若干部會首長明顯才智和能力不足,根本看不到施政績效,卻因主政者為了保持政府或自己顏面,而不願調整其職務。試想,政府民調已經滿篇紅字,還要硬拗,究竟又能挽救誰的顏面?當決策者不再聆聽人民的聲音,只耽溺於文青式的語言,其看似華麗卻不顧現實的決策,即變成了剝奪;這是所有改革者都很容易誤蹈的陷阱。諷刺的是,當年蔡英文競選時曾承諾,她的政府將是「史上最會溝通的政府」,如今卻宛如風中的承諾。而她去年當選時要求民進黨要「謙卑,謙卑,再謙卑」的提醒,今天卻連自我提醒都無力。被民意拋棄的總統,應該感到焦慮;但她更該想想:那些被政府決策推入困境的人,究竟生活在什麼樣的痛苦中。,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