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近日教育部高層涉及國際論文醜聞,
木板印刷
,追根究柢,
MORRIS機油
,主要是台灣高等教育的教授皆面臨以研究績效為主的評鑑壓力,
棋院
,大從國科會補助、小至學校升等,
顏皙美姬
,都取決於論文的產出量,
百夫長 行李箱
,因此為了衝高論文量,
玻尿酸
,在理工學科領域中,
網頁設計
,興起了互掛作者、或在相同領域中相互援引論文的學術圈歪風。教育部長蔣偉寧涉及醜聞堪稱學界「共業」,台灣學術圈需要正視此一結構問題,否則問題仍將層出不窮。
【研究記點獎懲】
高雄醫學大學講座教授周逸衡指出,教育部與國科會以研究記點RPI方式來衡量學者的優劣,長期以來受到學界詬病,除了會導致國人一窩蜂搶投國外期刊,甚至發生有期刊專為華人學術圈出版,由學者自付高額刊登的歪風。他說,在生命科學、醫學、理工等領域,也確實存在著「沒有實質貢獻卻掛名作者」的情形。
周逸衡認為,台灣發生剽竊、一稿兩投等現象,卻不曾定義「沒有貢獻而掛名」是否符合學術倫理。雖然教育部推動以「教學」、「產學」為新的學術衡量標準,但在經驗法則上,教師升等、預算撥給、國科會獎勵等,仍依評鑑方式為獎懲依據。周逸衡希望教育部與國科會能出面,清楚表達對於「浮濫掛名」是否違反倫理的態度。
【浮濫相互引用】
交大土木系教授劉俊秀受訪時說,除了期刊的審查制度以外,台灣學界也需正視國內浮濫引用的情形。期刊以「引用次數」來判定論文的影響力或重要性,為了衝高論文引用次數,同一領域的師生、研究夥伴、同領域圈內互相援引彼此文章,造成同一群人的論文引用次數飆升。
以JVC期刊上7月份論文最多引用次數(Most-Cited Articles)排名而言,前10名幾乎都被陳氏兄弟與蔣偉寧等人包辦,如果將這些引用中的相關利害人刪除,如指導學生、研究夥伴等,劉俊秀懷疑期刊還會剩下多少引用次數,而這樣「台灣人自己引用」的論文還存在多少學術影響力,也相當令人存疑。
交通大學電子系講座教授吳重雨也指出,部分國際期刊為了期刊的知名度與影響係數(Impact Factor),也會要求投稿作者引用刊物刊登的論文,間接助長部分論文作者相互援引的情形。吳重雨認為,引用其他作品參考有其必要性,但的確有學者為了引用而引用,藉以衝高引用彼此的論文引用數,失去了學術參考的正當性。
【教授壓力大】
政大公共行政系主任陳敦源則指出,由於台灣教授有最低教學時數與研究的績效壓力,資深教授必須兼顧行政與學術研究,而年輕教授除了「敬老尊賢」的集體氛圍使然,也缺乏足夠的研究經費,掛名現象其實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起因於高等教育制度仍缺乏教學與研究的明確方向。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