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機會與挑戰系列四-社會文化篇
「如果他為了我不留在台灣,
網頁設計
,跟我回大陸,
台中住宿
,我願嫁給他!」詩玲回到西安,
社群行銷達人
,流著淚向同學訴說在台的一段感情。
詩玲是台灣世新大學的大陸交換生,
創業加盟
,來台一學期感受到台灣的人文與風氣,
租車公司
,愛上這塊土地,也連帶愛上了台灣同學。學期結束前她惶恐地問著台灣男友,但她失望了。詩玲是家中的嬌嬌女,父母強烈反對她嫁到台灣,因為台灣歧視大陸配偶,擔心她受苦。而男友也不願跟她回大陸。
陸配、陸生,甚至在台陸資遭遇不公平對待,已是大陸人對台灣的普遍印象,這是兩岸長期隔絕、對立留下的歷史問題。四年多來兩岸全面交流後,民眾從早年相互猜忌的「你防我、我防你」,到現在把酒言歡;兩岸青年學生開始自由戀愛,整體環境已經大幅改變,台灣政府也著手全力解決長久以來的失衡現象。
貿協北京副代表張企伸十年前剛到北京時勤訪各地,有一天一名官員告訴他「你別再來啦!」,張企伸以為得罪了他,對方才說「不是不接待你,而是你的台胞身分,讓我每次事後都要詳細記錄呈報,頭痛得很。」
早年台灣人想見大陸官員難上加難,因為要逐級上報,還要記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誰想惹麻煩、沒事找事做?」
「別龜笑鱉無尾,你們台灣也是」,新華社駐台記者陳斌華說,十多年前他來台時身後都有調查局人員跟蹤,這些人回去也得寫大陸記者見了誰、去哪裡的報告。
張企伸嘆了一口氣說:「兩岸關係好不好、兩岸人民能否消除敵意,一句話『風行草偃』,兩岸領導人、兩岸政府愈好,下面的民眾也一定能更融洽。」
四年多來,兩岸當局在「九二共識」交流的基礎上,增進溝通。這一個多月來,兩岸舉辦了多項圍繞在「九二共識」的研討會,從北京聯合大學的「九二共識」座談,到海協會的「九二共識」廿周年紀念、台北會談,海基會「九二共識」座談會,「台北論壇」學者訪問大陸,乃至在上海舉行的「兩岸民間互信論壇」,以及更多未見諸媒體的研討會,都是想在既有基礎上加強交流,擴大共識與互信。
上海東亞所所長章念馳為首屆「兩岸民間互信論壇」積極奔走,他說,沒有交流就沒有互信,有全面的交流才能建立共同的經歷與記憶,塑造共同的價值觀。他相信未來兩岸互信一定會逐步加深。
因互信而來的果實,華航北京首代鍾喜吉有深刻體會。十多年前鍾喜吉派駐義大利,老外搞不清楚「China airlines與Air China」的區別,他常接到客人詢問飛往北京的電話,索性把國航電話記住轉告客人,不僅客人稱許華航,國航代表知道他的「義務幫忙」後,兩人也成為好朋友。十年後鍾喜吉轉派北京,當初結下的友誼,讓他在北京負責的華航業務順利推動。
北京的中國傳媒大學四年級學生鄭陸心源說,兩岸政策放寬,交流機會增加。兩岸因為一起上學而相識、相知、相戀的年輕人愈來愈多,但只有理解與尊重才能維繫這段感情,才能克服時間與距離。
鄭陸心源也赴台灣做了一年交換生,她說,只要有真誠、情意,交流就不是問題,也會讓更多人看見並且認同。她相信,兩岸之間的障礙會愈來愈少。(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