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筆記/駐日代表處沒人才了?

年初外交部證實我駐日副代表改由駐史瓦帝尼公使蔡明耀接任,義西雅那銀行紓困 變難了,春天走馬上任。圖為外交部發言人李憲章。 記者徐偉真/攝影 分享 facebook 在日本,李清志/魅力市集的年代,四月是送往迎來的月分。四月一日新會計年度開始,台電攜手獅子會 挽袖捐熱血,新入社員報到,騎士、勇士連3季對決 多數專家都看好,人事調整也大多落在此時。台灣雖然沒有四月異動的文化,權民搶百萬/茂迪中美晶 靈活布局,但外交部年初證實的幾件駐日代表處人事將在此時生效。這波人事異動,因諸多違反慣例之處,引人政治聯想,在國內造成波瀾。但更值得深思的,卻是外交體系人事布局的思維。 我們的駐日系統正面臨青黃不接時刻,幾位館長陸續退休,下一梯隊沒有接上,有低職等占高職等缺、薦任頂簡任職位,或者副手以首長名義對外。是不是沒有人才,見人見智,但沒有職等相應的人才,是事實。聽過些抱怨,認為外交部本部並不重視日本線,每年幾個升簡任機會很少分給日本線,造成今日人手窘迫。但反過來想,日本系統封閉,多數外交官一生只在台灣、日本兩地來回,對外交部而言,很難稱得上是枚活棋;加上日本迥異於歐美、台灣的思維,沒有長時間深入往來,難以體會,也進一步加深台北本部與東京外館溝通的隔閡。而問題根本卻在人事制度設計,外交特考以語言分類,沒有不好,但語言成為人事分派框架絕對是個錯誤,造成日語、西語、法語不同語言各成一派,日語組精通日本各種事物,卻鮮少思考日本以外世界。日本外務省人事安排便比我國更富有彈性,分綜合職與專門職。綜合職重視國際關係概念,而不以第二外語為重,錄取後會安排到其他國家兩、三年進修語文,職務調整彈性大,有意栽培者都需到美國使館歷練。如現在的駐中國大陸大使橫井裕進入外務省後,才在外務省研修安排到大陸學中文,接任大使前他曾待過美國、馬來西亞、土耳其。專門職考試則會加考第二外語,以補強嫻熟某地區語言、國情的人才。儘管如此,第二外語也不是專門職分發的框架。處理台灣事務人中,有人當初是以韓語專長而錄取,也有人因中文流利考上,結果卻分到中亞等完全沒有用中文國家。為了避免有人試圖動用關係以讓自己留在舒適圈,或排斥分發單位,外務省人事分派保密,外派任滿回國的外交官甚至在落地東京那一刻,都還不知道自己的下一個單位。外交處理國際事務,根底固然要深,眼光更要遠大,了解台灣身處位置,了解國際互動博弈。人才的流動應像江河匯流於海,而非一圈圈的池塘,池水再深也只是潭死水。,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