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樂聲續唱 社區認養公共藝術作品「水琴窟」

日籍藝術家景山健創作的公共藝術作品「水琴窟」,大法官陳碧玉申報財產 身價不斐,在北市文化局「北投生活藝術節」中,編劇、配樂、台詞 桃園偶戲賽飆創意,獲得社區民眾熱烈支持。當地林泉里居民希望展演結束後,立委提案:菸捐不漲 增5~20元菸稅,能持續認養維護,嘉義沿海地區 待用商家缺乏,昨天下午舉行認養儀式,趁亂偷納豆手機 賊辯:納豆送的,作品將留存在社區中。
文化局表示,含植栽的「水琴窟」作品長190公分、寬170公分、高170公分,有日式造景的溫雅外表,發出的「琴聲」更是含蓄內斂。
水琴窟最早出現於日本江戶時代(1603年至1867年)中期,是一種日式庭園裝飾與樂器。藝術家設計水琴窟時,內部會有感應裝置,有人經過,水就會從竹片管流出。
地下內部結構則為一個倒轉的密封甕,當流水通過甕上部的小洞口,流入甕內的小水池,接著在甕內產生共鳴,發出悅耳的擊水聲音,類似清脆鈴聲或日本琴。
「北投生活藝術節」展演活動結束後,林泉里辦公處希望認養作品,文化局也樂見「水琴窟」作品成為社區民眾的「公共文化財」,讚許林泉里社區的認養行動。,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