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MeToo到Google罷工 婦女團體站出來吧

Google員工不滿公司處理性騷擾方式不當,

關鍵字優化

,發起「出走Google」抗議活動,

網站優化

,從亞洲分公司開始,

漸進式排名

,擴散到歐洲,

關鍵字達人

,最後到加州總部,

網站租用

,成為全球活動。(美聯社) 分享 facebook 從十一月一日亞洲時區中午十一時開始,

關鍵字如何操作

,Google全球分公司的員工放下手頭工作,走出來抗議公司沒有認真處理性騷擾,不應私下以巨額費用資遣性騷擾的高階主管。Google的全球罷工和#MeToo一樣,都不是單一或突發行動,而是自十九世紀以來婦女運動的一環,婦運原就有全球串連特質,到網路便捷的廿一世紀,聲勢更為彰顯。#MeToo運動從二○○六年展開,不斷有勇敢的女人站出來,冒著身敗名裂的危險,指控加害者;孕育多年,到二○一七年十月才透過媒體和好來塢巨星加持,發展成全球反性騷擾運動,八十多個國家女性相繼站出來發出聲音。在瑞典甚至被稱為爭取投票權以來最壯大的婦女運動,得到女王和王夫支持。 在此之前,聯合國婦女署二○一四年的「男生挺女生」運動(HeForShe campaign),支持男女平等,得到歐巴馬總統和影星的連署。一七年川普上任時,因為過去有太多歧視女性的言行,引發美國和世界各地婦女大規模示威抗議,路透社估計參與人數超過四六○萬。不久前,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人卡瓦諾的性騷擾也引起女性社群憤怒,重演一九九一年湯馬士被提名的抗議場景。相距廿七年的兩位被提名人最後都成為位高權重的終身大法官,但前一位控訴者卻因而失去了教職;後一位雖也受到生命威脅,卻未被解聘(不過她已打算全家移住紐西蘭),或可視為美國婦運的一小步成就。拒絕性騷擾概念,是婦女運動後期的產物;之前男人侵犯女人被認為是與生俱來、以及男人間互相交換的權利/力,反倒是被侵害的女人害怕名聲受損而忍氣吞聲。#MeToo給了女人集體發聲的機會,它在歐美地區的巨大爆發力,反映了當地婦女運動累積的深厚能量和創造出來的新價值,讓受害者所受的歧視降低,也使得更多人不畏權勢,譴責加害者。相形之下,亞洲的婦運沉默許多,韓國高階檢察官徐智賢公開陳述自己被性騷擾又被降職過程,是極為少數的特例。台灣的安靜無聲並不表示我們已經打造新世界,而是舊的藩籬仍屹立,許多受害者即使已走出來,尋求專業協助,仍然選擇隱姓埋名,以免再受傷害,甚至不見容於社會。受害者仍處於孤軍奮戰的局面,加害人也依舊有恃無恐。台灣的婦女運動主要走體制內路線,有許多法律和制度建樹,產生許多性別專家,表面上聲勢盛大,但在社會價值遭逢考驗時,卻失去了聲量。婦女議題需要更廣泛、深入討論,讓大家了解個人的即政治的、政治的即個人的(這裡的政治不是指選舉,而是性別權力關係);容忍一個女人被侵犯,就代表所有女人可以被侵犯。有能力的婦女團體應當站出來,告訴這個社會,這樣的事情過去不應當發生,未來更不能再發生。,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