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長韓國瑜出訪港、澳,
嘉義霧眉教學
,大力促銷高雄農產品。 記者劉學聖/攝影 分享 facebook 高雄市長韓國瑜拚經濟,
威士忌用水
,尤其是農產品外銷訂單在新馬港澳一波接一波。其中大多為木瓜、鳳梨、蜜棗、芭樂等生鮮水果及花卉,
屏東打掃
,是農民生產後直接外銷,
LINE行銷
,不被運銷商或加工商壟斷利潤,
活性碳吸附
,也是讓農民最有感、最接地氣的做法,
重量顯示器
,難怪振奮民心。但韓市長表示,
高雄打掃
,香港有四分之一的農產品都是從日本進口,而台灣竟只占了三點六%,不禁令人好奇:台灣農產品外銷真的遠遠不如日本嗎? 事實上,香港是日本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地,占日本出口市場的廿三點三%,去年出口十九億美元;而香港為台灣第五大農產品出口地,占台灣出口市場的七點五%,去年出口四點一億美元。我國在香港的農產品外銷只有日本的五分之一。日本與我國一樣是小農經濟,而且生產成本比我國更高,但為何日本農產品在香港外銷金額是我國的五倍?為何不是像我國一樣以中國大陸為主要的出口市場?值得探討。十年前日本還曾是我國最大農產品外銷市場,香港居次,我國外銷至香港的金額為三點九億美元,與目前相去不遠,但當年日本外銷至香港金額為十億美元,十年來倍增,而我國仍在原地踏步,且與日本的差距擴大,怎會如此?原因是,日本安倍政府在二○一三年提出進攻型的農業政策,要徹底扭轉防衛型的農業保護思維,目標是到二○二○年,農產品出口要從二○一二年的四千五百億日圓,倍增至一兆日圓,正面迎戰自由貿易,並視為日本農產品銷到海外市場的機會。因此大力加強基礎建設的農業預算,為擴大農業出口強化基礎。反觀台灣農產品在農場端並不比日本差,但經過採收後處理的冷藏、保鮮、包裝及運輸等至消費端,卻不如日本。生鮮農產品出口的規範,要依循的是Global GAP(全球性的良好農業生產規範),以及保鮮與冷鏈物流等基礎建設。日本Farmind株式會社社長堀內達生曾說,「一個農產品的成功,前端種植影響了產品的六到七成,最後的三成要靠採收處理跟後端運輸的配合。」並舉例台灣香蕉可能要從頭開始想怎麼改革,不然沒有全球競爭力。台灣農產品外銷仍有許多有待突破的瓶頸,例如農產品國際市場資訊與統計資料有待充實、農產品外銷供應鏈體系和支援系統尚待完善、缺乏長期經營國際通路、農產品國際拓銷集中於特定產品與市場、外銷農產品參與國際展會欠缺整合機制和經濟效益評估、持續性台灣外銷農產品之品牌化活動有待強化、農產外銷大多著力於原始形態初級品,以及輕忽投入因素、加工品、技術、智財權等套裝輸出。期待我國農產品外銷模式及建設,能以日本經驗為師,中央與地方政府共同合作拚外銷,改善瓶頸並加強保鮮與冷鏈物流等基礎建設,則我國農產品外銷將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