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國華/山裡的海味:泥火山豆腐

羅山村的泥火山豆腐口感扎實,

豐原美丙

,香味飽滿綿長,

燒酒濃度

,帶著清淡的天然鹹味。 于國華/攝影 分享 facebook 花蓮縣富里鄉羅山村的泥火山豆腐,

高雄居家清潔

,切成立體方塊,

台中當舖 機車

,沈沈澱澱,

高雄定期清潔

,邊角比一般豆腐硬直。吃在口裡,

包裝水

,結實細密,

台中機車借款

,滿溢的黃豆香氣,

除積碳

,帶著些許鹹味。第一次到羅山村,綦桓領我看泥火山,與印象中在夏威夷所見的巨大火山不同,泥火山只是一口小池,水色灰白,間斷冒著汽泡。綦桓說,泥火山口附近分布著彭佳嶼飄拂草、冬青菊,尤其稀有的鬯蕨,都是海岸植物。「海岸植物?長在和大海隔了座山的縱谷?」我看了四周,十分意外。原來海岸山脈生成晚於中央山脈,海邊植物在海岸山脈隆起後,被「困」在縱谷。泥火山從地底湧出,帶來海洋物質與鹽份,讓這些植物得以生存。火山泥漿沈澱後濾去土質,是製豆腐的天然滷水。據說80年前,居住山下的日本人,將滷水製豆腐方法教給村民,一時家家戶戶都做豆腐。隨著人口減少和市售豆腐普遍,這門技術中斷已久。10多年前,村民找回記憶,泥火山豆腐重見天日,現在村裡做豆腐,都是第3代了。「大自然體驗農家」最早將豆腐製作轉變成體驗行程。林益誠自軍中退役,回家幫父母做豆腐,主持體驗活動;他帶著民眾推轉石磨,盛接黃豆磨成的奶白色豆漿,倒入大鐵鍋煮沸、加滷水再煮沸,入模壓出水份,豆腐成形。趁熱切塊品嘗,不加調味料也是滿口芬芳。製作材料只用黃豆和鹽滷,含水極少;而市售以石膏成形的豆腐,保留較多水份。相較之下,同體積的泥火山豆腐,比起石膏凝結豆腐,需要多達3倍重量的黃豆。料真味實,加上有機種植黃豆,是羅山豆腐好吃的原因。村裡另一家「溫媽媽泥火山豆腐」,依舊柴燒大灶煮豆漿。偶而柴火不著,溫家媳婦用上老方法,在灶面放一小搓鹽去邪。聽著灶裡柴火旺燒脆爆,聞著一室瀰漫煮熟的豆香,好像回到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傳統年代。羅山聚落住民客籍居多,客家媽媽都有好手藝。林益誠傳承媽媽技術,調製泥火山豆腐乳。泥火山豆腐經過日曬、醃製發酵,味道更添濃郁;鹹甜或微辣口味,濃稠米麴香氣,往往一吃成主顧。位在羅山村口的「月荷塘鄉村廚房」,店主冷孟臻的父親來自湖南;傳說腐乳由湖南人發明。她用泥火山豆腐加入本地水果和米麴發酵,調製出味道淡雅的腐乳,還用了湖南味十足的名字「貓乳」做產品包裝。減了湖南腐乳的紅辣,貓乳也很適合搭配月荷塘的手工麵包。泥火山豆腐冰涼再吃,比起熱食,口感更加密實;豆腐在口裡散開,鹹味淡淡漫在齒間。豆腐製作不曾用鹽,鹹味哪來的呢?我想起山上的海岸植物,依傍著泥火山存活。原來,泥火山好像嬰兒與母親之間的臍帶,往山裡輸送著海洋物質,讓與大海隔絕了幾十萬年的海岸植物,依舊生生不息。,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