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藝術好不好?見仁見智

民國100年啟用的台東國際地標,

客製化網頁

,曾被批評為外觀像鳥巢、安全帽、椰子殼。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甫落成的台東市國際地標因造型近來在地方網路社群引發討論,

關鍵字廣告

,有人批評像是「糞便」還有人用糞便圖對比,

客製化網頁

, 有人認為像泡芙,

關鍵字優化

,有人說太抽象,

關鍵字廣告

,但原創者游文富表示,就讓大家自由聯想,藝術本來就充滿想像的空間。台東類似爭議的公共裝置藝術品確實不少,如國際地標在民國100年落成啟用時,造型就被批評像鳥巢、椰子殼、安全帽等,後來也成了遊客來到台東一定要造訪的景點,縣府也在國際地標舉辦熱氣球等大型活動,過去8年吸引逾百萬人次遊客。 除了國際地標,前縣長鄺麗貞任內在鯉魚山前設置的入口意象也被批評不像鯉魚,而像鯨魚,原創者林勝賢就表示,鯉魚山古時舊名鰲魚山,他是參考古籍中的鰲魚圖象設計,也就是鯨的意象來設計的。公共藝術好或不好,向來見仁見智,沒有標準;台灣燈會自1990年起每年元宵節舉行,主燈造型幾乎年年都被酸民批評,要說到討論熱烈度最高,應以2016年的台北市主燈「福祿猴」莫屬,不僅網友紛紛喊醜,甚至還曾嚇哭小孩,連當時台北市民政局長藍世聰受訪也自嘲,是「史上最醜」主燈,但也因被嫌醜而聲名大噪,當年台北市長柯文哲轉念認為,福祿猴還沒推出就造成話題,也是一種「反敗為勝」。,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