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走出去/恐襲籠罩 走出去添風險

中國新聞組/北京9日電中企「走出去」未必一帆風順,扮神父再扮教友 向21神父詐財,面臨諸多風險,蕭永達籲蘇貞昌發動修地制法,尤其恐怖襲擊正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面臨的新風險。去年底,人民幣存款餘額 五年新低,中國鐵建國際集團三名高管在非洲馬利首都麗笙酒店襲擊事件中不幸遇難,錳超標便當盒賣台鐵 廠商判5年,這是國企海外經營歷史上因暴力恐襲造成傷亡事件最嚴重的一次。非洲、中東等地區是中國央企跨國經營的重要合作區,如油氣行業的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建築行業的中建集團、中鐵建,交通行業的相關省市路橋(集團)公司等,均在非洲和中東等地區擁有大規模投資和數以千計中方員工在當地工作。由於地緣政治衝突愈演愈烈,加上日益猖獗暴恐分子、日趨不穩的國家政局,令中東和非洲環境更具風險。對於在當地投資和運營的中資企業而言,保護員工生命和財產安全的壓力愈來愈大,投入資源愈來愈多。在當前新形勢下,境外中企面臨哪些新特徵,如何有效應對風險?根據「2015中國企業海外可持續發展報告」(簡稱「報告」),將中國企業「走出去」分為三種主要形式,即對外直接投資、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與輸出現金、實物、無形資產的對外直接投資相比,開展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的企業,更容易遭遇企業和人員生命財產安全方面的問題。商務部研究院對外投資合作研究所副主任金銳表示,過去中企承包工程的市場以中東、非洲、東南亞為主,現在中企不僅進軍歐美高端市場,且在傳統市場承包大型互通互聯工程。另外,「走出去」企業的規模和技術能力也在提升。金銳說,以前商務部對於海外承包工程的內容統計是500萬美元,現在大項目要1億美元起。項目層次與附加值亦不斷提高,不僅體現在軌道交通、高速公路、大型電站項目建設上,以華為、中興為代表的通信企業亦攻城掠地成功打下海外市場。不過,中國對外承包工程企業的轉變,在某種程度上也增大中企面臨的境外安全風險。常年在國外工作的中國交建海外事業部副總經理蔡傳勝表示,過去中企受限於經營範圍和規模小,知名度比較低,遇到風險主要是疾病風險與施工現場生產安全問題。現在中企更多面臨的是恐怖襲擊、社會動盪、自然災害等非傳統性的安全事件;例如商務人員遭到攻擊、恐襲等,即屬新風險。中國青年報檢索2004~2015年新聞,整理出37起媒體公開報導涉及中企重大境外安全事件。在37起重大境外安全事件中, 54%發生在非洲,41%發生在亞洲;按安全事件性質分類,高達90%為武裝分子襲擊,勞資糾紛和環境災害分別只發生過一起。北京大學非洲研究中心秘書長劉海方認為,中企在非洲遇險比例較高主要是當地恐怖主義活動猖獗,索馬利亞海盜就是典型案例。針對近年中企不斷增多的境外安全風險,商務部等部委制定系列相關政策與法規,力圖保障境外中資企業機構和人員安全。商務部出台的「境外中資企業機構和人員安全管理指南」,提出了風險評估準則、境外醫療健康風險評估以及突發事件應急響應流程等規範。商務部還進一步加強對境外安全形勢研判,及時向企業發布安全風險提示信息。,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