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下 自貿區是最佳策略

蔡英文總統(右)透過臉書,

關鍵字廣告

,分享與蘇揆一起喝茶的影片,

自然排序

,借此表達對自經區的立場。圖/取自蔡英文臉書 分享 facebook 中美正在貿易大戰,

關鍵字如何操作

,表面原因是川普認為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二○一七年高達三七五二億美元,

客製化網站

,但中國海關統計只有二七五八億美元。二者差了近千億美元。主因之一是香港的轉口貿易所致:美國海關對從香港轉口來的中國產品視為從中國進口,

行銷達人

,但對自己出口至香港再轉至中國不認為是對中國的出口。另外,美國海關不計入其服務業對中國的順差。這種統計方式誇大了美中貿易逆差。由於全球貿易中已約有六十%來自零組件、代工貿易和不經海關的服務貿易,海關統計已無法完整呈現全球貿易變化。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預計,未來十至十五年全球貨物貿易僅二%左右增長、服務貿易量十五%左右增長,而數字貿易(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則是廿五%左右的高增長。廿年後世界貿易將形成三分之一貨物貿易、三分之一服務貿易、三分之一數字貿易的格局。 於是,中美各國競相發展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因為大數據好似未來經濟成長的石油,人工智能是引擎。這也是中美貿易談判卡住的大癥結,還有誰的大數據比中國大?美國要求中國結束針對外國雲計算企業的歧視,放寬外資在本地存儲數據的要求,及將數據轉移到海外的限制,好讓美國的人工智能可分析利用中國的大數據。中國當然不願讓步。另外,將來全球服務貿易量的成長是貨物貿易成長的七倍。故中國在二○一五年成立上海自貿區,主打服貿。現在遍地開花,已有十二個自貿區。南韓更早在二○○三年就成立仁川自貿區,花了三七○億美元。南韓已跟中、美、歐盟和東協大部分國家都簽了自貿協定了,何以還大花血本投資六個自貿區?理由之一是,自貿協定主要是開放製造品貿易的零關稅,但對不通過海關的服貿和金流及人流,仍然有許多非關稅障礙和法令限制。為了攀上更高端的價值鏈,那就開闢一塊比自貿協定更開放的自貿區吧!事實上,南韓就是想把仁川自貿區打造成東北亞的香港,與天津自貿區協議合作構建跨境電子商務,希望能成為此區域物流、金流和人流匯集之處。一台筆電有二千多個零組件,一部手機有五百多個零組件,零組件在各層次的加工過程中於國際間乒乓來回。如果這個零組件在這個國家被課一點稅,那個零組件在那個國家被拖一點時間,累積起來的整體成本驚人。所以為了極大化全球競爭力,跨國公司在其產業價值鏈的全球布局,一般會選擇低稅率、零壁壘的自貿區作為樞紐,能提供相應的設計、物流、配送、銷售、金融結算等生產性服務。攤開地圖,台灣剛好位於亞太最有錢經濟體的中心,又有全球頂尖代工製造產業鏈,有絕佳的地理位置也發展服貿,可惜「人不和」。身為自貿協定孤兒的台灣,理性上應急起直追南韓,成立自貿區並與大陸的自貿區在服貿和商務數據上整合,以求攀爬全球價值鏈的更高階梯。如果鴻海到印度設廠生產iPhone不算洗產地,沒道理在高雄自貿區生產就是。期待高雄自貿區能創造兩岸分工整合的空間,讓台商能東西兩大市場兩頭賺。如此,既吸引台商鮭魚返鄉,又帳面上能大幅縮減美中貿易逆差。,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