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掉白手套:促成王郁琦、張志軍跨海互訪

五年來,和泰興業代理大金空調邁向20周年,王毅是稱職勝任的北京台辦主持人,廣東首例H7N9患者 昨出院,也應是留給台灣人民不錯印象的台辦主任。他在周日卸任當天說:任內略有遺憾的是沒能去台灣訪問。
他為繼任者張志軍發聲說:中台辦主任(黨職,抱負難施展 張曉風想辭立委,兼國台辦主任)的「訪台時機已大體成熟」,希望張志軍能「儘快」赴台訪問。
王毅誠為箇中老手,可謂一語道破了目前兩岸關係的瓶頸。兩岸迄今仍以海協會及海基會為「白手套」,這是國台辦及陸委會的主持官員不能互訪的主要「法理障礙」。因為,國台辦及陸委會皆是「治權機關」(治權源自主權),唯兩方在「法理上」不承認對方的「治權」,所以也在「法理上」應當互不承認國台辦與陸委會;因而,即使海協會人員來訪可見陸委會官員,而海基會人員往訪也可見國台辦官員,但這皆是透過「白手套」。如果今後國台辦與陸委會的官員可以互訪並親身接觸,應即表示:兩岸的「法理障礙」已經鬆緩或轉化,肉掌與肉掌已可相握,白手套也漸已「完成階段性任務」。
王毅在卸任當日拋出「中台辦主任訪台時機已大體成熟」的說法,並希望繼任的張志軍能儘快成行,這是一個切中肯綮的政策創見。此間陸委會亦有善意回應稱:在適當時機、身分與相關條件充分情況下,歡迎主管兩岸事務的負責人互訪。我們認為:既是「你有情、我有意」,即應及早儘速促成張志軍與王郁琦互訪。
王毅說:如今兩岸一年互訪人次已逾八百萬,而五年來已有一千五百多個「省部級訪問團」訪台,「按道理我也可以去」。這話說得「合情合理」,然而王毅自亦知,現狀最主要是出自前述「法理障礙」;但既然目前兩岸已如王毅所說每年八百萬人次往返,五年一千五百多個「省部團隊」訪台,而若國台辦及陸委會卻仍脫不掉「白手套」,這當然「按道理」也說不通。若非裝模作樣,即是自欺欺人。
所以,北京若要促成張志軍訪台,首須「按道理」把兩岸現存的「法理障礙」排除;這固然是兩岸涉台治權部門得以互訪的法理前提,而果若促成互訪,則亦是兩岸關係在法理及現實上的重大成就,何況「按道理」也應如此。
然而,王毅似也語帶保留,他好像是在說,張志軍將以黨職「中台辦主任」的身分訪台,而與其治權部門「國台辦主任」的兼職有所區隔。我們雖認為「按道理」大可不必如此,但若這層曲折有利於促成張志軍儘早來訪,雙方亦當珍惜並促成,不必再陷於文字遊戲。
其實,馬政府完全沒有不樂見國台辦官員來訪的理由,因為這毫無疑問將是兩岸關係在法理及現實上的重大突破及進展。而國台辦官員若能來,陸委會官員當然也能去。
馬政府主要的顧慮應是在社會反應。二○○八年海協會長陳雲林來台的台北街景記憶猶新;但畢竟如今已歷五年於茲的物換星移,我們想像民進黨今日已無可能用對待陳雲林的手法來「接待」張志軍。而張志軍的來訪及王郁琦的往訪,當可為兩岸關係標誌一個新紀元,民進黨的兩岸政策也必須與時俱進。
再進一步說,王毅既然認為國台辦(中台辦)主任訪台的時機已成熟,則張志軍亦可在這樣的思考架構下,進行兩岸互設辦事處的規劃。斟酌的方向是:應將兩岸辦事處作為國台辦、陸委會的派出機關之實質功能升高,而將之視作「兩會」派出機構的形式作用降低。也就是說,從大方向看,應當朝往「脫掉白手套」的方向思考。
本報一月十六日社論〈兩岸辦事處應當脫掉白手套〉一文,曾對此一議題有所申論,盼兩岸當局的有心人能拾回再看一次。茲用引號摘錄該篇社論略謂:
「我們的建議是:北京在研榷兩岸辦事處時,應可從十八大政治報告所指『探討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開始發想;而馬政府則可根據憲法增修條文序文所稱『為因應國家統一前的需要』啟動思考。於是,兩岸辦事處的設立,應當反映並滿足四個條件:一、國家尚未統一;二、特殊情況下的;三、兩岸政治關係;四、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
也就是說,從兩岸國台辦與陸委會官員互訪,至兩岸互設辦事處,皆應朝向「探討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去設想,大方向則是「脫掉白手套!」
王毅是一位稱職勝任的國台辦主持人。他任內最大的成就,即在參與「探討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之政策創新,如今他主張台辦主持人訪台,也應是出自此一思維脈絡;我們希望,繼任者張志軍在此一議題上能有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表現。
就在王毅出任外交部長前夕,北京外交部突然爆出對東京三一一追悼會及教宗即位兩事涉台部分的尖銳評論。王毅說,他離開台辦,不管到什麼地方工作(他到了外交部),對台灣民眾都會多一分掛念、理解與責任;就憑這一段話,我們會記住這五年的台辦主任王毅。
其實,倘能在「大屋頂中國」下安排兩岸關係,甚至外交部長王毅來台訪問亦非不能想像。,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