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湖貝古村 再造新生

湖貝舊村南坊是深圳特區內保留的最後也是格局最完整的一座古村,

熱水器瓦斯

,有專家呼籲完整保留並繼續活化,

運動飲料

,也有原住民更希望盡快進行舊城改造。城市開發與文化保護之間,

學習桌

,究竟如何平衡?湖貝古村的南坊在明正德年間、約1516年之前已誕生。當深圳的村莊,

彰化美丙教學

,一個個消失或上演「變形記」時,

潭子 瓦斯

,湖貝反而成為奇觀:在城市的中心,

小學書包

,保持了最原初的村莊形態,

租車

,同時也是便捷、低成本生活的代名詞(城中村)。舌尖上/大盆菜吃的是鄉愁1989年起,水貝村、向西村、湖貝村三村恢復中斷了40年的祭祖活動。重陽節過後的第二個星期天祭祖,已成為湖貝三村(包括向西村、水貝村)一個「法定假日」。來自世界各地的張玉軒後人都會趕回來,與鄉人團聚,拜祭先祖,吃大盆菜。剛恢復時,做的是二三十桌,用兩口鍋,現在要用十幾口鍋,做到700多桌。吃大盆菜的前幾日,77歲的張滿水就從美國邁阿密趕回來,最近幾年,他都會回到湖貝,如果回不來,他就會特別失落,覺得有一種缺失。對於他,回到湖貝,看看古村,看看懷月張公祠,這是真正聊以自慰的鄉愁。在吃大盆菜的現場,不僅是張滿水,還有從荷蘭、德國、加拿大回來的幾位在水貝出生長大的老華僑,同樣吐露這種心情:湖貝古村對於海外的遊子是一種鄉愁,對於遷入深圳的新移民,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鄉愁的寫照,因為他們已經把深圳當作了家園。香火中/外來人當故鄉拜謁湖貝古村包括東坊、南坊、西坊,位於湖貝路北面。其中南坊的東西寬約180米,南北深120米,有三縱巷、八橫巷,共有古民居500多間。村裡現仍保持有宗祠、門樓、水井。它的背後蘊藏著幾個世紀以來湖貝村的興衰。而1986年落成的湖貝新村有居民樓260棟,這也是早年深圳城中村的樣本。如果是從南坊南面的湖貝路進入古村,最先進入視線的是湖貝村老圍門與懷月張公祠,公祠是湖貝村幾代人的集體記憶。1924年,周恩來等率黃埔軍校教導團東征時,就曾駐湖貝懷月張公祠。懷月張公祠,約在明代晚期建造。(取材自南方都市報) 分享 facebook 懷月張公祠約在明代晚期建造,並以湖貝村始祖十三世祖張懷月(諱夢璧)命名。1935年重修,2000年申報為深圳市文物保護單位。從1942年起懷月張公祠一直被用作小學教育場所,先後成為湖溪小學、西湖小學、湖貝小學的校舍,是湖貝文化教育的搖籃,為湖貝及深圳地區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人才。現在湖貝舊村已住滿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外來人,他們把舊村當作自己的故鄉,逢初一、十五,逢年過節都在老圍門拜謁,香火鼎盛。懷月張公祠,約在明代晚期建造。祖堂供奉列祖列宗。(取材自南方都市報) 分享 facebook 直到今天,懷月張公祠裡還住著人,傍晚時分,出租屋內都飄出炒菜的香味。老實說,住在這樣的出租屋內應該很不好受,陰暗、潮濕,街巷裡飄蕩著魚腥味(周邊有海鮮水產批發市場),然而這裡住的人卻很多是老居民了,有人租住了20多年,孩子在這裡出生、長大。事實上,這個城市中央的古村,已成為他們生活在深圳的最深印記。行走在湖貝的各條街巷,看到很多關於城市更新的宣傳標語。走進街巷深處,在南坊與東坊的相接處,兩條巷道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這裡有各種擺攤,主要是潮汕風味的小食攤檔。這些低廉的路邊攤檔,為租居在村裡的工薪階層提供了便捷的生活需求。豐富性/深圳文化珍貴樣本湖貝不僅是為深圳存留著具有歷史感的古蹟,還是一個豐富的生活空間。這裡有最便宜的路邊排檔,也有24小時不打烊的海鮮食街;有持續了28年的粵劇小舞台,也有馳名國內詩歌界的先鋒詩歌雜誌;這裡既保留著重陽祭祖吃大盆菜的純樸民俗,有代表著群眾文化的藝術空間。可以說,湖貝片區已形成了豐富的、多層次的文化生態,它是深圳文化多樣性的可貴樣本。羅湖文化公園與湖貝新村一樣,在1986年落成,當時是市民重要的一個休閒場所,現在仍然是周邊居民放鬆、健身的核心區。公園內有兩個舞台,一個大舞台衰落,小舞台卻依然保持著熱鬧,作為一個粵劇表演的舞台,它從1987年至今,一直在持續。粵劇愛好者自發在這裡表演,自娛自樂,每個月都有幾場,不僅是羅湖的,還有香港、東莞、惠州等地的粵劇票友前來交流,20多年來,這裡已成為珠三角知名的民間粵劇小舞台。文藝圈 飛地集聚無數詩人湖貝拆遷改造在即,因此必須搬家的「飛地傳媒」的一眾詩人,略帶傷感。他們在羅湖文化公園辦公已經6年,把《飛地》辦成中國詩歌界頗具先鋒性的詩歌刊物,後來更擴大成包含飛地叢刊、飛地書局、飛地影像局等綜合了詩歌、藝術等文化形態的一塊「人文領地」。《飛地》的編輯部也成為一個詩人的集聚點,不僅僅是深圳詩人,來自各地,甚至海外的詩人,都曾在這裡留下足跡與交流的身影。在《飛地》主編張爾的辦公室內,曾有一面簽名牆,牆上簽著鄭愁予、雷平陽、臧棣、黃燦燃、孫文波等上百位詩人的名字。站在飛地的走廊上,目光跳過羅湖文化公園的圍牆,看到的就是湖貝南坊古村。飛地隱藏在公園的一角,隱藏在一片沒有高樓近距離壓迫的古村旁。成為這個城市尋求靜謐文化環境,並執著於思想與自身夢想的小民間文化團體的某種象徵。一塊「飛地」,也就是一塊精神的領地。它充滿張力與文學性的想像,這也正是湖貝古村的精神內涵,那些飽經了歲月侵蝕與洗禮的低矮的民居,它不僅是與歷史連接的村落形態密碼,而且是具有生命體征的歷史本身,是嶺南民居屈指可數的僅存的活樣本。對於這個變得太快的城市,它過於沉著,它太有意義。 (中國新聞組整理),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