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問題/讓古調重「新」被聽見

邁入第5年的恆春國際民謠音樂節落幕了,反修民法972 教會30日上凱道,主辦單位規畫「傳統」和「創新」並陳的表演方式,竹東初中老同學相見 重回44年前,內容和水準都讓人激賞,富人密度 北京最高,但稀落的人氣,嘉義市長譴責菲國暴行,讓活動顯得美中不足;主辦單位既然希望藉活動讓人發現恆春民謠之美,就別忘了想辦法吸引人氣。
恆春為福佬系、客家系和原住民混居所形成特有的文化地理場域,恆春民謠是由半島上各族居民的音樂曲調融合而成,隨著時代更迭,曲調滄桑的恆春民謠,若不融入新元素,恐難被年輕一代接受。
再者,恆春民謠受限於「地域性」,在推展上本就有先天上的困難,如何讓恆春民謠扎根、傳承、推廣,最重要的是激起大家的熱情,要燃起更多人的熱情,就得跳脫固有窠臼,要有新創意、新點子,讓人「有感」。否則大錢花了,卻欠缺人氣,無異「孤芳自賞」。,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