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晨:趕上行動創業潮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台灣是高度數位化的國家,

關鍵字行銷

,低頭族滑手機的畫面隨處有,

彰化美容證照

,享受各種服務更是理所當然。但看在之初創投(AppWorks)創辦人林之晨眼裡,

咖啡拍賣會

,卻滿是憂心。他指出,

失身酒

,近年的「行動創業」中,

派對雞尾酒

,台灣已錯過一波趨勢,

彰化熱蠟除毛

,在下半場要打出好球,

防爆 瓦斯

,應鼓勵最優秀的人才出來創業。林之晨認為,

台中關鍵字行銷

,大家忙著滑手機,享受各式各樣的服務,但卻讓台灣淪為國際科技列強的數位金融殖民地。民眾普遍熟悉數位應用,但全部都是來自海外的服務。台灣要擺脫這種狀況,就要靠更多優秀人才創業。衝最後一哩路…未來三至五年,明顯的人力缺口在iOS和Android的工程師,媒體、電信、零售業都希望開發App把服務帶到手機上給消費者,但懂得寫這兩個平台的工程師很少,是特別搶手的職缺。之初創投是台灣指標性網路創投公司暨民間育成中心,致力於協助年輕人創業、建立新創產業典範。林之晨看到目前台灣發展行動創業的一些新問題,值得關注。以下為訪談紀要:問:台灣近幾年創業趨勢有何需要加強之處?答:從2007至2008年開始的這一波創業熱潮,可以看到幾件事。第一是智慧手機快速普及,帶來網路服務顛覆的機會。WhatsApp、微信、Uber都是在行動興起後才能做的,成為最新的最後一哩路(last mile),繞過了先前Google、雅虎壟斷的狀況。第二個是社群媒體興起。第一代的網路原生族群長大,他們的人生都在網路,受網路傳播影響力很大,社群媒體已經成為主流媒體了。傳統媒體是少數人決定多數人看什麼,社群媒體是多數人決定多數人的內容,一個議題在社群媒體上是否重要,是大家決定。對創業者來說,以前你創業需要傳統媒體幫你報導,再靠社群幫你推廣。新興的創業者,多走這個路線。第三個是雲端的興起,跟傳統的資訊科技(IT)不同,是租賃為主的模式,很多元化,對購買的人來說租賃的方式很低,可以低成本買到混搭的服務,也興起一大票的創業機會。在App世界,台灣幾乎沒有產生成功的創業,都是國外的模式進入台灣成了No.1。在大的典範轉移上,台灣人掌握、成功的有限。問:台灣沒有跟上這一波趨勢,會出現什麼問題?答:以行動(Mobile)為主的大浪,過去七、八年台灣沒抓到,現在機會會愈來愈少。我擔憂的是,台灣正在被這些服務殖民,如果下半場再不反敗為勝,以後永不得翻身。一般的電商公司,在網路賣東西的毛利率可能有25%。可是要在臉書上打廣告,營收抽成就要10%,臉書抽的稅,比政府能課的還高。國際列強在台灣所賺到的,比我們本地所能賺到的多得多。我們已經被來自國外的數位經濟非常嚴重地殖民,最可怕的是大家不知不覺。跳脫網站思維…問:數位經濟型創業仍是現在比較有可行的方式?答:當然,網路對年輕人來說,是比較低的進入門檻,現在創業,網路幾乎是唯一選擇。網路進入門檻低,但要成功門檻極高,所有狀況都是贏者全拿。絕大多數人不能成為最後成功者,要最優秀的人才能勝出。不過,台灣的情況是最優秀的年輕人,還是想要先去科技大廠,或是去臉書、Google。不鼓勵最優秀的年輕人出來創業,台灣是無法翻身的。問:創立一個小公司,怎樣成為大公司?答:必須要先從一個服務做成功,這是一個慢慢延展的過程,最關鍵的因素是人才。若支持一個服務的成功需要30人,30個成功服務就需要900人,還不包括後台辦公室的支持,臉書在12年內變成現在一、兩萬人,Google在18年間長成到六萬人,在台灣,網路家庭經營了18年也僅3,000人,教育系統無法支應行業的需要。服務網路化 決戰東南亞問:談到創業,台灣有什麼新機會或可跟進的模式?答:水平式、平台式的,台灣應該已經跟不上,也沒有客觀條件,但是垂直式的,專注在特定服務上的,舉例來說,例如媽媽、寵物,台灣還有機會,下半場第一個還有機會的,仍是這些垂直式的服務。第二個是中國經濟降溫,但東南亞快速崛起,台灣其實有很好的客觀條件到東南亞發展,我也看好台灣團隊單獨或是與當地團隊合作,在東南亞發展市場。發展大東南亞市場可能還有機會發展稍微水平式的東西,但如果是台灣本地市場,可能是偏垂直的。日本、韓國、中國、台灣都有東南亞發展的意願,但對於東南亞國家來說,中國與日本都有歷史與地理上的衝突、問題,並不很接受這兩國,所以台、韓有機會一拚。但觀察韓國重點是在美國發展,重心比較不在東南亞,對台灣是個機會,估計未來十年都是很好的時間。在東南亞發展的方向,也可以是服務業的網路化,我們電商是零售業的網路化,現在一年3.5兆元的交易中,大概有5,000萬元是電子商務,另外多是實體商路,未來20年間可能會被網路慢慢取代;服務業有13兆元的規模,但幾乎99%都是實體,未來也有可能轉為數位經濟,這是個很大機會。問:服務業的網路化,難在何處?答:無論零售或是服務業的網路化,重點都在後端的管理。服務業難的是對人的管理,例如打掃服務業者有200個人員,如何管理這200人都是同一個水準?電腦、手機要一樣水準不難,但200人要同水準很難,所以服務業的網路化比零售業要難很多。但這也是台灣人的強項。資料科學家 新時代悍將問:創業最大的癥結是人才,會是創業的關卡嗎?答:最大的問題,就是人才。我注意到,第一個是很多很好的網路公司找不到人,一個軟體工程師的起薪已經到了每月五、六萬元,比五年前高了一倍,而且有錢也找不到,這是個警訊。數位經濟時代,網路公司一半以上是工程師,臉書、Google都是,知名大學可能要調整人才培育的重心。哈佛是文法商的學校,但電腦科學科系的人數在快速的成長。但在台灣,這是個死結。例如,教育部給了台大總量招生名額,台大自由分配到各系所,已經有相對應的教授,都集中把名額給了資訊工程,其他教授怎麼辦?對這樣的狀況,新政府要做點改變,否則數位科技將缺乏成長所需人才動能,這會變成一個長期國安問題,被外來的網路公司數位殖民。問:符合未來經濟的特殊職缺還有什麼?答:「資料科學家」也重要,台灣160個大學院校,但卻沒有一個在教如何做資料科學家、成長駭客。所謂資料科學家,是將企業收集的數據,講出數據講什麼,某些客戶的特定偏好,把這個結論做成模型,回測是否正確,未來用這個模型去改善企業的行動。成長駭客是資料科學家的一種,成長駭客注重特定領域的分析。這是一種新一代的行銷部門。IT做數據分析,但不懂商業運作邏輯,為分析而分析。例如數據部門可能告訴你昨天新聞流量、成長率、是過去三個月最高。但對做決策沒有幫助。厲害的資料科學家,可以找出一種可重複邏輯,例如針對年輕人的思考角度和語言去寫作,或是以商業邏輯來協助新聞寫作。,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