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大陸兩會對台灣的影響

中國大陸最近召開全國人大及政協會議,

網路行銷達人

,即一般所通稱的「全國兩會」,

客製化網站

,此是中國大陸年度最大的政治集會,

專業社群行銷 台中

,在台灣並沒引起太多注意,

系統建置

,但是對台灣的影響不應等閒視之。台灣首先應關注是中國大陸經濟成長減緩的影響,

社群行銷達人

,2019年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仍會持續下修,

自然排序

,會跌破6.5%;李克強總理在工作報告中指出,

專業社群行銷 台中

,目標將會訂在6%到6.5%之間。這訊息顯示中國大陸經濟不但不會回復以往8%以上,甚至兩位數的高成長階段;也將脫離近年來所標榜維持6.5%到7%之間,所謂新常態經濟成長模式。 中國大陸經濟成長放緩,並不全然代表大陸市場萎縮。在李克強報告中一再提及讓人民有感,可以過好日子的重要性,顯示中國大陸不再一味衝出口,追求高成長,反而走向更重視民生,希望提振國內市場創造需求以拉抬經濟;並著重在分配,特別強調2020達成全面脫貧目標的重要性,使全民可以共享經濟成長的紅利。中國大陸未來將藉由國內政策,例如減稅,促進企業融資及振興國內投資等方式提振內需市場,使外資及國內企業可以留在中國。未來這些企業的能否轉軌成功,攸關中國大陸經濟能夠順利轉型。事實上,近年來大陸經濟已經轉向擴內需、重分配及穩成長的模式,只不過此次所面臨的環境更為嚴峻。在美中貿易戰未熄火下,美國持續對中國大陸施壓,也結合其他國家要求共同圍堵中國大陸,使得在中國大陸從事加工出口貿易,以台商為主的外資企業,以及大陸本土企業,必須進行調整。未來中國大陸加工出口貿易比重會大幅降低,許多企業已經重新布局開始轉移生產據點,東南亞是首選;未來台灣除了必須吸引這些企業也可以來台灣投資外,由於東南亞也是海外台商主要聚集之地,一直與台灣維持密切關係,所以也必須因應東南亞市場競爭環境的變化。加工貿易是過去台灣在中國大陸營運的主要模式,不但促進了台灣對中國大陸投資,也帶動台灣對中國大陸的出口。此種生產模式目前正面臨空前的挑戰,大陸台商無論是轉往台灣或第三地生產,或是在中國大陸就地轉型升級,政府除了協助這些台商外,也應有完整的措施以增加其與台灣供應鏈的連結。目前美中經貿談判進入關鍵時期,美中貿易戰在2018年11月底暫時休兵以後,雙方已進行多回合的談判;中國大陸雖然釋出不少利多,例如加強採購以降低貿易失衡,放寬金融業投資限制,以及加強保障智慧財產權,但美方仍不接受,未來能否達成協議仍有待觀察。在兩會期間,中國大陸絕口不提讓美國感到芒刺在背的「中國製造2025」,顯見中國大陸已有讓步。特別是之前美國對由中國大陸進口約500億美元產品課徵25%額外關稅,主要均是針對「中國製造2025」的重點項目,對於中國大陸已經造成影響,中國大陸自然想早些脫身。不過未來只要大陸技術威脅還在,美國還會持續施壓;即使未來中國大陸利用大量採購,美中貿易逆差得以削減,但這種只有可能短期奏效,治標而非治本的方式,美國絕對不會滿意,雙方經貿交鋒與科技衝突仍會持續。兩岸問題也是兩會另一焦點,由於兩岸僵局依舊持續,中國大陸將延續習近平之前的談話主軸,對台灣採取強硬的立場,兩岸關係仍然以對抗為主軸而不容樂觀。對於在美中貿易戰中一直配合美國來抗衡中國大陸的台灣而言,也應評估如何面對後美中貿易戰兩岸關係的發展,以及兩岸產業供應鏈的變化。,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