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不該死在斑馬線上」的議題被揭發後,
網路行銷
,交通部積極回應,
關鍵字廣告
,邀內政部營建署、六都開會研商,
社群行銷達人
,初步擬採斑馬線退縮、設行人避車島、庇護島等方式保護路人,
網頁設計
,決策已進入試辦階段。但此一著眼於行人權優先的思考,
關鍵字廣告
,隨即引發開車族的不同聲音,認為將形成開車族殺手。其實,適度調整各方用路文化,問題應可易解。道路通行權誰優先?多年下來一直吵不出定論。以路口通行誰優先而論?單是行人天橋、斑馬線蓋或拆,多年都無定論。一派以為道路當然行車優先,行人該走天橋、地下道,斑馬線應降到最少畫設;可是之後,陸橋拆了,行人用路權聲張,重新劃設路口斑馬線。不過,這議題迄今無定論。 行人路權高張時,民意代表會強力發聲,開車族若不尊重行人要重罰;這些民代動嘴時很大聲,但是一坐車、開車,隨即對慢慢過馬路的行人猛撳喇叭,嫌他們妨礙道路流暢。現況是斑馬線有一定的權威,司機先生也耐著性子等滑手機慢吞吞過馬路的行人,行人路權得到聲張。但是,斑馬線退縮,行人庇護島的設置,某種程度又限縮行人通行權。實則路口用路權誰優先的爭論還在持續。大型載重車斑馬線壓死、撞傷行人的局面絕對是落後國家的用路行為,問題出在駕駛人急切的用路心態,如果不搶那幾秒鐘,放慢心情,不切銳角右轉,路口變得祥和,行人、駕車族都是路權優先者,問題不就解決了?所以,改變用路文化是關鍵。行人過馬路,尊重開車族在等,不要滑手機,加快腳步;開車族則尊重行人得以悠閒、沒有壓力的過馬路,大家都放鬆,不搶那幾秒。交通部無須想方設法大興土木移斑馬線、修庇護島,只需推動右轉車輛「切鈍角」觀念,右轉進入內車道,多讓幾秒給行人,即可避免「切銳角」搶進外車道,威脅行人通行權。改變用路文化是關鍵,大家都放緩,不必陷在難解的路權誰優先爭議。斑馬線車禍死亡人數增,警方加強取締行車不禮讓行人。記者陳柏亨/攝影 分享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