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初選後若還脫黨參選,將如同政治自殺

國民黨總統初選民調激烈,

專業社群行銷

,領先群的韓國瑜(右)和郭台銘陣營在選後能不能整合,

網路代銷公司

,各方關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國民黨總統初選民調已進行四天,

系統建置

,隨著各種傳聞不斷,

專業社群行銷 台中

,候選人和支持者的緊張較勁也進入一個高潮。其間,

關鍵字如何操作

,各種焦慮傾洩而出:有人擔心黨中央不公,揚言民調公布日要包圍中央黨部;有人擔心落敗者心有不甘,可能脫黨參選造成藍營分裂;也有激情粉絲在公開場合互嗆叫罵,留下負面印象。這些狀況,都讓藍營備感憂心。然而,卅年來飽嘗分裂及內鬥之苦的國民黨,真的沒有從失敗中學到一點教訓嗎?這次國民黨初選的激烈景象雖令藍營支持者心焦,事實上,未必全然要從負面解讀。原因有三:其一,藍軍展現了更強的戰鬥意志,一掃上次大選的怯戰;其二,是擺脫了傳統菁英接班交班的模式,基層支持者自發性的動員更顯踴躍;其三,比起民進黨初選時一再為蔡英文量身修改規則,國民黨中央儘管戰略被動,但未有明顯偏頗。以上三點,都可以看出國民黨因應改變的跡象,候選人間的競爭雖激烈,五個人仍維持基本的節制,這是好現象。 真正的關鍵在,俟下周一民調結果確定由誰勝出後,黨內要如何收拾初選恩怨,並重新整合出一支團結對外作戰的隊伍。其中,除了黨中央必須展現積極作為,有很大部分的責任是繫於初選的勝利者;屆時,才是嚴酷挑戰的開始。這次初選,黨中央的角色顯得消極,主要是領先群的韓國瑜和郭台銘陣營都頗為強勢,自主性甚高。在這種情況下,黨中央非僅無從插手,甚至往往夾在兩軍之間左右為難。但初選之後,黨中央和候選人之間應如何分工合作,必須要有更明確的整合;否則,恐不足以迎戰蔡英文挾政府及綠營各種黨政資源鋪天蓋地的明槍暗箭圍剿。從蔡英文利用各種小動作扳倒賴清德的過程,不難看出,下周藍營不論由誰勝出代表出征,勢必面對比賴清德險惡千百倍的打壓和抹黑。這點,絲毫沒有儌倖或天真的餘地。亦即,敵人是在黨外而不在黨內;藍軍要取回執政權,除了團結,別無他途。更殘酷地說,國民黨團結都不一定贏得了選舉,如果分裂,那就只能準備讓台灣再接受蔡英文四年的凌遲。試問,這會是藍營任何候選人想看到的結局嗎?如此淺顯的道理,連一般民眾都一望即知,正在角逐大位的人不可能不理解,甚或存有任何妄想。也因此,近來有些傳聞,稱誰若未獲提名極可能自行脫黨參選云云,應該只是某種選戰策略或選舉謠言,並不像是可能會發生的事。理由很清楚:候選人既然參加了黨內初選,就是要接受並尊重政黨規範的這套遊戲規則。如果竟因未獲提名便輕率脫黨參選,不啻向社會大眾公開自證沒有運動家精神,這和政治自殺將沒有兩樣。此外,國民黨內另有些耳語,稱如果初選勝出的人隨後遭到對手攻擊抹黑,因而民調下降;有人心存妄想,以為可以再來個第二次「換柱事件」,由自己取而代之。說實在,如此詭異的念頭,不僅太把政黨政治當兒戲,也低估了選民的智慧與感情。「換柱事件」在政治上是一次難看的醜聞,若竟有人以為這種事可以再上演一次,這種人該被掃入歷史的垃圾堆。只剩三天民調,國民黨初選結果即將揭曉,各候選人的焦慮可想而知。也正因為情勢緊繃,任何陣營若有過激動作,極可能引發社會大眾的反感,結果反會有失分效果。也因此,各陣營必須維持克制與理性,並極力思考未來進一步整合的可能和贏的策略;唯有使藍軍陣容變得更強大,才有可能應付綠營的殘酷攻擊。無論如何,國民黨不能只把二○二○大選當成贏回自己政權的契機,也要將它視為政黨體質改造的機會。更重要的,是要認真思考自己與台灣社會及國家前途的關係;若一心只想著個人欲望和權位,將被民眾唾棄。,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