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黨住宅政策大體檢/住者適其屋 別讓年輕人當房奴

青年居住問題日趨嚴峻。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民進黨與國民黨雖在兩岸、能源等政策截然不同甚至對立,

專業網頁設計

,但在少數如住宅政策都承認「高房價(與爭取青年選票關聯)」嚴重性,

網站優化

,甚至也與對岸共黨在「房住不炒(房子是用來住,

漸進式排名

,不是用來炒)」有一致認知。弔詭的是,

關鍵字如何操作

,歷次換黨執政,

客製化網站

,不僅未能解決青年最大的痛「買不起房」,甚至連「房價緩漲(甚或下跌)」目標似亦難常態性維持。細察本次選舉,為搶青年選票,兩大黨皆有放寬學貸政策;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還曾拋出「出國留學免費」等政策,個人認為此點(假如真的實施)成效與當前跨黨強調「買得起房」政策思維有關。 很多人都聽聞歐美年輕人的Grand Tour(壯遊),指在高中或大學期間利用一段時間進行海外旅行或遊學;最被引述的案例即是拉美革命家切.格瓦拉,而「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是他留給後代文青的傳誦經典之一。這件事跟住宅政策有什麼關係呢?關連之一是我們的單一價值體系就是:好好讀書、出社會找份穩定工作、賺錢買房、成家立業。於是「買房」成為社會鑑別「年輕人是否有成(而不是魯蛇)」的重要指標。相對下,德國二○一八年住宅自有率四十三.九%,(瑞士更只有卅八%),與台灣(二○一五調查)八十一.七%相比,真是天差地別。在國際學術研討會與德國學者或與歐洲交換生接觸,他們對房地產看法與其生活態度高度相關。比如在德國要過平穩生活,不一定要「擁有」房子,因為德國住宅租賃法對房東租約期限、租金調漲都有嚴格限制;也早有非自住房子賣出適用高稅率等不炒房規範(台灣二○一六年起的房地合一稅才有類似規範)。台灣長輩鼓勵年輕人買房的原因,積極面有「賺很大」;消極面則是將來年紀大了,房東不願意租、較無保障的任意漲租或者斷租等。年輕人常常被傳達:租房是件不安穩的事;所以德國的租房率是五十一.七%,台灣則是十三.二%。儘管執政黨去年推出三大租賃房屋新規定,對惡房東的規範與房客的保障往前邁進一步,甚至宣示持續推動「青年安居租金補貼加倍方案」,但離德國的配套保障等設計,仍大有可為,實因政策過去太不重視「租屋」這一塊。體檢各黨住宅政策,大多同樣強調「住者有其屋」。然而,我們能否有更多元的思考:Why not租?只要能住在「舒適」的穩定環境,就是好的住宅政策。當年輕人不需當屋奴,政府是否能設計出台版Grand Tour?以往有文化部擬以「文化卡」取代「藝文體驗券」;還有「兒童及少年未來教育與發展帳戶條例」,作為就學等用途(何不擴展至一般人與壯遊等用途)。跨黨派參選人都應會同意:投資未來青年的各種「帳戶」永遠不嫌多。十一日過後,不管哪黨取得政權,我們能否有更寬廣角度,讓年輕人不要被屋奴的單一價值觀所限,協助他們建立國際視野。投資自己,永遠比鼓勵買房等財務投資更具意義,這不僅是人民價值觀的翻轉,政策制定者亦應先從住者「有」其屋的桎梏觀念解放。,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