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輔導弱勢產業 拚經濟有感成長

總統大選在即,

大甲新秘教學

,蔡英文總統剛剛贏得黨內初選、獲得民進黨提名。各陣營參選人頻頻深入民間,

椰活

,營造親近庶民形象;顯然參選人都深知,

東森商城代管

,贏得大選須獲庶民普遍支持方能如願。然而,

椰子水

,政府在經濟施政上獲得民眾認可的比例一直很低,

台中美甲教學

,顯示庶民多數不滿意經濟狀況,

結婚禮車 出租

,這會讓蔡總統的連任之路相當辛苦,

台中紋繡教學

,因為經濟正是2016年國民黨失去政權的主因。蔡總統去年6月曾說,現在是台灣經濟20年來最好的時候。雖然隨著美中貿易科技戰升高,台灣貿易和生產逐漸受到衝擊,但若看表面數據,台灣經濟成長率、股市表現都差強人意,但蔡總統的說法還是受到外界揶揄。之所以如此,和台灣經濟成長集中在少數高科技產業,特別是電子業和其相關產業所致。本報社論早已分析過這種現象,但政府並未採取對策來消除成長緩慢或停滯產業的痛苦。由於這些在發展中停滯不前的產業所僱員工,占全台受僱員工的比例過半,因此多數庶民當然對經濟不滿意。 過去,產業之間發展縱有差異,但差距不會過大,企業尚可逐步調整;但近來電子通訊產業發展神速,拉大和其他產業間之差距,吸引資金、人才快速往電子相關產業移動,造成了惡性循環。因此,政府輔導措施如果沒有跟進調整,產業間的差異只會更大,造成類似「所得分配」不均的「產業分配」不均狀態。可是20年來,政府都沒有進行相應的政策調整,放任這種狀況惡化,才讓「無感成長」成為一種常態,意即經濟數據即使不錯,但多數企業和員工無感。在此狀況下,政府產業輔導政策和措施就該相應調整,將過去著重於電子相關產業的輔導資源,挪移部分於其他停滯或成長緩慢的產業,讓這些產業即使企業家數和雇員減少,但平均生產力卻不會下降,也就是較傳統的產業可以用類似或較接近電子相關產業的發展速度升級。其實,電子資通訊產業的研發投資極大,政府投入的輔導資源相對還是有限,遠不如放置於較傳統產業所獲得的效果,因此,挪移部分資源到較傳統產業可有兩種效益:一是成本效益較高,二是產業分配較平衡。可惜,政府過去20年來除了增添一個商業發展研究院和國家實驗研究院,投注極為有限的資源以外,對弱勢製造業、服務業和農業的研發或輔導投資,可說是因循故舊、變化有限。傳統產業在先進經濟體基本上是在相對萎縮,但若有足夠努力,還是可以突破困難,持續提高生產力的。以台灣的「非金屬礦物製品業」(玻璃、建材、陶瓷、水泥、石材等)為例,2006到2016年的十年間,企業家數穩定,但還是能讓生產毛額大幅成長42%,人均勞動報酬提高16%;雖顯著低於電子零組件業的生產成長率53%,人均勞動報酬成長率52%,但仍可維持兩種指標(生產毛額、人均勞動報酬)接近全體產業的48%和17%。然而,紡織、成衣、塑膠、金屬製品、基本金屬、汽車、食品等製造業,批發、零售、住宿、餐食、飲料、個人及家庭用品維修、美髮美容、不動產等服務業的「人均勞動報酬」都顯著低於全體平均,其中食品業十年只成長2%,美髮美容1%、個人及家庭用品維修更是負2%,成了十年間產業變化下的犧牲者。上述七種製造業、八種服務業的總雇用員工達到388.6萬人(製造業102.4萬,服務業286.2萬),接近全體產業雇用人數半數;這些產業亟需政府協助輔導,請問政府迄今為這些產業做了什麼?蔡政府明年準備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就應該為這些弱勢產業提供更多的輔導,設立相關的產業研發機構協助產業升級、提供更多的資源,才可能讓這些產業迎頭趕上。否則,再漂亮的經濟數據,多數產業和雇員可能還是無感。,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