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縱論/離岸風機躉購爭議如何解?

分享 facebook 根據我國政府能源轉型規劃,

網域申請

,原有二○二五年裝設三千MW(百萬瓦)離岸風機的發展目標,

網路行銷達人

,但因二○一八年躉購委員會所擬每度新台幣五.八元的躉購價格幾為國際行情兩倍,

粉絲團經營

,參與投標廠商眾多,

客戶管理系統建置

,擬裝設量超過一萬MW,

排名系統

,約為原目標的三點三倍。在此背景下,政府調高目標為五五○○MW,分兩階段實施。四月第一階段目標為三八○○MW,採遴選躉購制;六月第二階段目標為一七○○MW,改採開放競價制。結果四月獲遴選廠商得以每度五點八元保證價格售於台電;六月競標結果卻是每度二點二至二點五元,每度價差達三點三元,造成很大的社會爭議。以此價差,採遴選躉購制的三八○○MW每年總發電量一三八億度計,購電成本每年多出新台幣四五五億元,將使電價上漲八點三%,且將持續廿年。 政府採較高價格躉購的理由之一,是獲遴選廠商有帶動本土產業鏈的附加承諾。據經濟部評估,第一階段的投資總額可產生二○一九至二○二四年累計一六四六億元的產業帶動效果;但仍遠低於每年補貼四五五億、適用廿年高達九一○○億元的差價。台灣訂定再生能源發電在2025年達總發電量百分之二十的目標,極具挑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尤有進者,由於缺電壓力,要求供電完工的期限只有三至四年,而國內離岸風電產業尚在起步階段,仰賴進口比率必然仍高。經濟部假設二○二四年國產比率高達四十%,以目前全球離岸風電最多的英國為例,其二○一七年風機及海事工程國產化比率僅廿九%,故政府一六四六億元的本土產業鏈效果也是高估。政府採躉購制收購成本較高的理由之二,是因第一階段遴選核配容量後已達到規模經濟,可降低第二階段整體施工成本,這就離岸風機設置才起步的台灣是存在,但其對總成本的影響不如全球性的成本下跌,主要是風機變得愈來愈大,由四MW增加到八MW,以致降低單位發電成本。此次離岸風機採購案的爭議癥結,在於躉購價格高於國際行情,以致吸引過多投標者。在此情況,原該參考太陽光電躉購辦法,改為競標躉購,即:低於躉購價最多的廠商得標。為補救此次遴選躉購,政府宜責成經濟部再生能源躉購價格委員會,對未來離岸風機躉購價格之訂定,除成本加合理利潤外,宜參考國際行情。針對今年躉購案,得標廠商在跟台電正式簽訂購售電合約之前,尚需向政府繳交具體產業關聯執行方案、佐證資料、取得籌設許可及工業局意見函。這些文件若是明年完成,則適用明年而非今年的躉購費率,而明年躉購費率若能參考最新國際行情顯著調低,爭議問題將可改善。帶動本土產業發展的價值當然也應計入。即令全額計入經濟部推估的一六四六億本土產業鏈帶動效果,並以廿年總發電量二七六○億度加以分攤,初估每度電約可額外增加○點六元的帶動本土產業鏈效果,而不是現在每度三點三元的差價。另外應注意融資風險。目前離岸風場將採專案融資的方式進行,不用擔保,而是銀行以未來投資收益來評斷是否放款;但台灣不像歐洲,多颱風、地震,如果風機倒了怎麼辦?可預見的,風場能否順利貸款會是問題;最終可能只剩公股銀行進行聯貸。近兆元的融資金額,一旦發生大規模風機意外,可能引發國內金融風暴。有關東亞的情況,日本已建成離岸風機只有廿四MW裝置容量,建設中也只有一○三MW;南韓包括現有及建設中的,只有一○一MW,台灣卻要在七年多內蓋五五○○MW,是否過度忽視颱風及地震的風險?為達此目標,若以每台風機為八MW計算,七年內共要設六百八十七座風機,平均每年設九十八座。台灣海峽冬天海象不佳,夏天有颱風干擾,困難度極高。但在夏天用電高峰時,離岸風機同陸域風機都可能會因夏天風小而無法供電,對解決夏季缺電助益不大。建議政府對未來離岸風機融資,不能純採專案融資,應要求部分擔保,避免國內銀行過度曝險,建置目標量也應務實訂定。(作者為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