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第四屆聯合報文學大獎出爐,
網路代銷
,詩人陳育虹以詩集「閃神」獲獎,
產品代銷
,成為此項大獎第一位女性得主、也是第一位詩人得主。台灣詩人多半早慧,
關鍵字達人
,陳育虹卻過了50歲才專注寫詩,
台中網路公司
,以完整成熟的生命經歷,
網路代銷公司
,在詩的天空畫出一道燦爛彩虹。聯合報文學大獎僅設一名,
網路代銷
,獨享獎金101萬,
虛擬主機租賃
,是台灣常態型文學獎中獎金最高者。今年邀來王德威、邱貴芬、張小虹、陳雨航、陳義芝、吳明益、詹宏志等七位作家學者擔任評審,各推薦一名作家進入決選。其中王德威推薦黃錦樹、邱貴芬推薦陳黎、張小虹推薦劉克襄、陳雨航推薦甘耀明、陳義芝推薦陳育虹、吳明益推薦夏曼‧藍波安、詹宏志推薦簡媜。本屆評審團堅持,得主一定要是七位評審中,過半評審給予最高分者,而非評審互相妥協的結果。七位入圍者各有支持者,競爭激烈。第三輪投票後陳育虹和甘耀明同列最高分,進入第四輪投票才由陳育虹出線。陳育虹1952年生於高雄,文藻外語大學畢業。著有「關於詩」、「之間」等七本詩集;譯有加拿大女詩人瑪格麗特‧艾特伍「吞火」等詩集。2004年以詩集「索隱」獲台灣詩選年度詩獎。台灣詩人大多成名早,30歲前便寫出傳世名作。還有人認為,詩人過了40歲才寫詩,寫不出好詩。陳育虹卻打破迷思,年過五十才專注寫詩。「最好的創作年齡是50歲。」她說,創作核心是文字和「內在張力」,而後者需要生命的累積。陳育虹也曾有過「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少。她念文藻外語大學時擔任校刊主編,缺稿時總是自己動筆寫詩。婚後她移居加拿大、忙於照顧家庭,只能偶爾用詩句記下生活中的靈光片羽。1996年,陳育虹陪著生病的父親返台。父親惦記女兒年輕的夢想,告訴她「希望你寫作」。為了完成父親心願,陳育虹出版第一本詩集「關於詩」。隔年,父親辭世。父親的心願燃起陳育虹寫詩的熱情。2004年、女兒滿20歲那一年,陳育虹卸下養兒育女的重擔,決定定居台灣、專注心力於年少夢想─寫詩。這一年,她52歲。台灣現代詩不重音節、韻律,「音樂性」卻是陳育虹詩作的靈魂,每首詩都像一首曲子。「文字本身就是音樂的一種。」她認為,文字包括字音與字義,「字音具音樂性、字義包含畫面。」而詩就像一隻鳥,右翅是畫面、左翅是音樂,兩翅振動,詩才能飛翔。陳育虹坦承少讀中文詩,詩作養分多來自閱讀英詩。她也熱愛譯詩,認為「譯者就像演員」,重新「表演」原作者的角色,「譯詩就是一種精讀」。她讀英詩、創作卻用中文,兩種語言之間的轉折擺盪,引導她在華文詩壇闢出全新的語言沃土。知命之年才當詩人,陳育虹寫作不急不迫,三、四年才出一本詩集。「創作應該慢慢來,創作者不要有太強的表演慾。」她觀察,相較於領土廣闊的美國、大陸,台灣地方小、作家容易成名,卻因此有「出名要趁早」的急躁。她向年輕創作者提出建言,寫作是個人比賽、不是團體比賽,「不需要跟別人比,而是自己跟自己比」、「不要在乎別人跑多快,自己要有自己的步伐。」陳育虹是首位獲聯合報文學大獎的女詩人。圖/陳育虹提供 分享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