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梯言/黨同伐異—台灣的禍源

東華大學前校長吳茂昆將出任教育部長,

嘉義美甲教學

,國民黨質疑,

營業用咖啡

,吳曾任兩個中國大陸官方研究機構顧問,

桃園洗衣機清洗

,蔡政府應清查。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潘文忠終於挺不住而辭去教育部長,

台中汽車工具

,他的辭職聲明書雖然通篇強調「(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與校務會議)對各項爭議的處理,

制煞

,或以模糊帶過,

女性保健食品

,乃至以擱置方式不處理」,

水洗機

,但如此強調的結果,恰恰凸顯了他就是因為無法繼續卡住台大校長任命而辭職,而非賴清德說的「家庭因素」。坦白說,潘文忠「挺」得夠久的了,從春節後內閣局部改組前夕,他就在傳聞名單中,後來沒換他,而台大校長就一直被「卡」到今天。可是潘文忠終究挺不下去,想是有「外慚清議,內疚神明」的感受吧? 如此情境,想到另一位「文忠」。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東坡)的政治生涯可謂多災多難:他少年得意,可是守父喪制滿回京時,卻因批評王安石新政而被貶謫外州,更被牽進烏台詩案差點頭顱不保,最後保他的卻是王安石。王安石垮台,舊黨司馬光拜相,蘇軾風光回京,卻又因對舊黨執政的弊端提出諫議,遭舊黨誣陷,於是自請出京。如此堅持「中間路線」使得他既不見容於舊黨,也不見容於新黨,舊黨執政期間他三進三出,新黨再度執政更將他遠貶到海南島。說這幹嘛?蘇軾曾是禮部尚書也就是教育部長,而他的諡號是…文忠!對照兩位「文忠」,不是要評論潘文忠,而是從他「挺不住而幹不下去」看到台灣的禍源——人才因黨爭而不斷陣亡。北宋的新舊黨爭,雙方都稱自己是君子,對方是小人,也才會有王安石保蘇軾那種情事發生。反觀今天台灣的黨爭,非但藍綠兩黨「不共戴天」,對方任何人、任何政策一概反對(如管中閔);甚至己方陣營若不能堅持立場(如潘文忠),也不容他繼續坐在位子上。明天將接任的吳茂昆勢必要對台大校長任命或批駁來一個快刀斬亂麻,否則將立即陷入潘文忠相同的泥淖。但是,如果新的部長否決了台大遴選委員會的決定,勢必要面對排山倒海的輿論壓力,那時候,賴清德乃至蔡英文是要硬挺,還是棄車保帥?以當前的蔡政府聲望,硬挺實不能樂觀,但若選擇後者,則又損失一個人才——說得露骨些,經過這次「卡管」折騰,要找一位具學術地位而且沒去過大陸講學的部長人選,恐怕很難了。黨同伐異使得人才加速「陣亡」,後繼者一蟹不如一蟹,就是台灣的禍源。,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