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是什麼?領導是什麼?策略是什麼?是企管界的三個「大哉問」,
改善家人關係
,而且早有大師提供標準答案:「管理就是計畫、組織、考核…」、「領導就是團隊的領頭羊…」、「策略是決定和選擇不做什麼…」;近百年來的企業經營理論都是這麼說的,
台中口碑行銷
,實務界也都奉為圭臬。不過,
大雅人力派遣公司
,在三、四十年前,
太平霧眉教學
,就有人質疑:「管理就是開會、聊天、訓人…」、「策略規畫就是搞得震天價響,
高雄船上用餐時間
,成本其實是很高的失敗遊戲…」;在企管界有這種本領、敢說這種話的只有「亨利.明茲伯格(Henry Mintzberg)」。亨利.明茲伯格主要研究管理的性質、組織的形式與策略形成的過程。他在加拿大麥克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教管理學,
中部打石工
,在法國 INSEAD 大學教組織學,
大里美丙證照課程
,也是加拿大皇家協會有史以來第一位來自管理學領域的會員。湯姆.彼得斯(Tom Peters)稱他是「世界上最傑出的管理思想家」,
BRITA淨水器
,甚至有人讚嘆 :「所有管理學教科書第一章都必須提到他」;他曾自言自語:「凡是太受人們歡迎和被普遍相信的事物,我總是抱著懷疑的態度」。他帶大家勇闖策略森林,教大家馴獸之道,重點有三:首先,他提出「五個策略定義」。有關策略,一般大師只要我們學習一種定義或派別思想,他卻要我們學習五個策略定義即:計畫(plan)、模式(pattern)、定位(position)、視野(perpective)和伎倆(poly),也就是策略的5P。其次,畫分「十個策略學派」。將各種策略理論畫為十種學派並分別以十種動物譬喻。如:設計 (蜘蛛)、規畫 (麻雀)、定位 (水牛)、創新 (野狼)、認知 (貓頭鷹)、學習 (猴子)、權力 (獅子)、文化 (孔雀)、環境 (駝鳥)、形構 (變色龍),十分傳神。第三,關於「三個不同群組」。第一種群組(一至三)在本質上是屬於規範性的,關注「如何擬訂策略」甚於「策略如何形成」;第二群組(四至九)著重於策略形成過程的特殊面向;第三群組(十)融合了其他學派,試圖做到整合,按序排列以描述組織的生命周期。《策略巡禮》於2003年7月出版,是明茲柏格、亞斯蘭德和藍佩爾從近50年來有關策略的2,000件以上的文獻中,將策略管理領域中十個不同的研究方法,塑造成策略形成過程的一個連貫性的學派。在這樣的過程中,釐清了當前存在的許多混淆觀念。這一本編排獨特、見解精闢以及取材精華的書對於具有創意的企業經理人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以下是三個關鍵點:一、看不見大象:從「瞎子摸象」的寓言觀之,我們就是那些瞎子,而「策略形成過程」就是所謂的大象;因為沒人看過整隻大象,就緊抓住某部分,且礙於無知而挑剔他人。想要了解整體,必須懂得個體;但只懂得個體的人,看不見大象。二、看不見學派:十個策略學派就是大象的十個肢體,每一個學派至少都有一個觀點;抱持十種不同的觀點,並發揮其綜合效果;只有一個觀點的人,看不見學派。三、看不見自己:策略之於組織,就像眼罩之於馬匹;可讓它保持直線前進,但很難激發其它周邊的視野。拿掉眼罩,用心去體會的人,看不見自己。明茲伯格對MBA教育痛下針貶 :「為著錯誤的理由,以錯誤的方法,去訓練錯誤的人」;在「未來是可以預知」的不切實際前提下,以一句「假設其他條件不變」將情況簡化,那麼:「盡信策略,還不如沒有策略」。(作者是中華電信資深顧問,本專欄隔周五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