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快樂打哪來?

相較近來一連串劍拔弩張的貿易地緣新聞,

影片企劃 發想

,上月,

Foodpanda福利

,一份由聯合國出版的「2018世界快樂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

fb 廣告 操作

,經媒體轉載後,

北區 活動 公司 推薦

,按理是篇有助舒心的報導,

熊貓外送員

,不過一來報導內容多離不開陳述名次的窠臼,

KOL媒合 操作

,要不就是在質疑排名與為排名之間找出理由,

求職案例

,以二元角度申論,

網站曝光

,最後還將台灣的名次進步以「小確幸」做結,無視「快樂報告」本身之於公共政策的啟示意義。在經濟研究工作者看來,該份夾雜著主客觀調查的報告橫跨了經濟、政治、社會與心理等領域,正是摸索社會最適(Social optimum)的一種嘗試;白話的說,如欲民眾真正感到快樂,不是準備客觀條件就可,還須理解支持主觀感受的其他因素才行。 至於該份報告用以衡量「快樂」的六大變數-包含收入、平均壽命、社會支持、自由度、信任和慷慨等,經濟學家容易以「經濟支持」為基礎,解讀各個變數其實互為相關,諸如高平均壽命的預期與醫療資源、社會支持的完善高度相關,而自由度、信任和慷慨除了社會文化因素外,多數時候還須立於社會有餘的前提上,也難怪該份研究從移民幸福感的調查中,找到與快樂國家調查類似的軌跡。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 facebook 當然,報告中也有幾個特殊案例。西非的多哥(Togo)在排名上進步最多,與當地戰亂告歇、政局趨穩並開始建設醫療等基礎工作有關,換句話說基期過低,所以進步顯著;至於人均收入偏低的拉丁美洲,福利制度自是與先進國家難比,但調查發現家庭卻是造就快樂感的最大來源,據統計巴西人單週拜訪朋友的頻率甚至高達歐美國家的三倍,可見一斑!同樣的,物質不代表一切的例證在中國比比皆是,諸如搬進都市的移民明明收入較高,但快樂程度反不如返鄉者,透露了中國當局在致力城鎮化過程當中,一些制度環境上的配套條件還未臻成熟,包括未放開的戶籍管理制度、偏高的土地勞動成本降低投資吸引力等,都會降低當地對外來人口的包容性,以致快樂感與名目報酬出現分歧。另個快樂感與財富的反例是美國(如上圖)。據報告指出,美國民眾的快樂感早在2000年後走低,與同期間逐年上升的人均GDP明顯乖離,對此研究雖以用藥、肥胖、憂鬱做為三大侵蝕快樂感的來源,也反應了美國民眾身心理健康都有待改善的現實,可釀成此勢的社會問題複雜,某種程度上與近年逐漸擴大的貧富差距脫不了關係,也持續考驗著美國當局如何在經濟與福利兩端平衡治理;可惜的是,如今看來川普政府不僅缺乏阻止此勢的意願,甚至不具解決問題的能力。不過,正如同「安知魚樂」的濠梁之辯,快樂指數的測度結果只能參考用,不排除部分統計還帶些政策宣傳意味,去年英政府即發表了一份官方研究,指出國民快樂指數持續上升,絲毫不受脫歐影響。唯有步步解決社會問題,快樂感才能真正到手,計較排名、或是以井觀天,恐怕只會把快樂越推越遠。(作者是國票金控總經理丁予嘉博士),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