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宮廷到庶民 包子,何土之有?

高雄市觀光局3月要辦十大包子大賽,

熊貓外送加入

,局長潘恒旭在臉書公布此消息。 圖/潘恒旭提供 分享 facebook 高雄市長韓國瑜被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暗酸是「喝醉的土包子」,

商業 平面 設計

,韓市長則將此惡意批評,

電動車鋰電池

,類化為新點子,

國內商標註冊

,高雄市要舉辦「包子大賽」選出十家著名包子,

台中美睫線

,代表高雄庶民美食。許多人喜吃包子,

商標設計

,恐怕都不知道「包子」來源,

綠幕 攝影 棚

,事實上包子與饅頭乃系出同源,

粉絲團活動

,一為有餡,一為無餡。饅頭一詞最早見於西晉束皙《餅賦》:「三春之初,陰陽交際,寒氣既消,溫不至熱,於時享宴,則曼頭宜設。」 唐人趙璘《因話錄》云:「饅頭本是蜀饌,世傳以為諸葛亮征南時,以肉麵像人頭而為之。流傳作『饅』字,不知當時音義如何,適以欺瞞同音。」明人郎瑛《七修類稿》更進一步解說曰:「饅頭本名蠻頭。蠻地以人頭祭神,諸葛之征孟獲,命以麵包肉為人頭以祭,謂之『蠻頭』,今訛而饅頭。」可知饅頭乃揉水和麵作皮,可包餡或無餡,形塑像人頭以借代蠻頭。唐代饅頭大多有餡,餡料多樣。許多食材皆可入餡。《清異錄》曾記載唐德宗時,聞中使言:「今日早撰玉尖麵,用消熊、棧鹿為內餡,上甚嗜之。問其製形,蓋人間出尖饅頭也。」以熊脂、鹿肉來調製細餡,味道鮮美。有餡饅頭成為唐朝宮庭及上層社會,或在重要場合諸如嫁娶時食用之食品。在敦煌壁畫中亦提供有饅頭實物之壁畫。如榆林窟第廿五窟彌勒經變的「嫁娶圖」中,就有饅頭一類的食品;莫高窟第二三六窟的供養高僧圖中,也有一人手端盤子,其中的食物也是饅頭一類。由此可見,當時的饅頭已屬唐代比較高級的麵食之一。傳至今日,包子與饅頭似已分家,然皆為庶民日常生活之食物。貴為總統府發言人批評一市之長為「土包子」,或許他並不了解包子不僅是庶民飲食,也可作為宮廷中高貴食品,何土之有?,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