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說又說不出口 蔡英文在擠牙膏或漆地板?

蔡英文正在設法解脫「九二共識」的難題。她用的是「擠牙膏」的方法,

漸進式排名

,但莫要竟然變成了「漆地板」的方法,

客製化網站

,將自己刷到了牆角。吳釗燮說,

網路代銷公司

,此次大選不能解讀為「中國的失敗」,

社群行銷達人

,這是向北京表達的最大善意。但如果民進黨認為北京的兩岸操作不是「失敗」,

SEO達人

,蔡英文自應重新評價北京所說「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因為,這牽涉到究竟應當是北京向民進黨調整,或民進黨向北京調整?選後這幾天來的情勢顯示,似乎是民進黨向北京調整。二十一日自由時報所刊的蔡英文專訪,應是她迄今最大的轉身動作,但似乎仍未到位。首先,自由時報的標題「蔡英文:九二歷史事實,推動兩岸關係」,此句在通篇專訪中卻是蔡英文的敘述所無。但這句話是全文的總結與歸納,且弦外之音顯然有指向「九二共識,推動兩岸關係」的引導與暗示。全文故意不把話說清,彎來繞去,翻來覆去。蔡英文刻意不說「九二歷史事實」或「既有政治基礎」就是「九二共識」,但她又刻意誘使讀者可將她說的「九二歷史事實」或「既有政治基礎」等同於「九二共識」。至少,她希望北京如此解讀。專訪中,蔡英文將她的論述,拆解了又拼接,拼接了又拆解。她前面說的定義,到後面她又變了。讓讀者覺得她好像是這麼說了,但又好像不是這麼說的。比如,她起先說:「一九九二年兩岸兩會秉持……求同存異的政治思維……達成了若干的共同認知與諒解,我理解和尊重這個歷史事實。」此處應是指,她理解並尊重那些以求同存異的方式「所達成的共同認知」(是「一中各表」嗎?)。但是,到了後面,在論及「既有政治基礎」時,她的說法卻變成「雙方求同存異的共同認知」,又將讀者導向「對於求同存異(此種思維方式)的認知」(過程論),而避開了「(以求同存異)達成的若干共同認知與諒解」(結果論)。此處所說的「既有政治基礎」,在蔡英文原句中的上下文是「在既有政治基礎上,推動兩岸關係。」很明顯的,蔡英文是要回應北京的「九二共識是兩岸共同政治基礎」。且看蔡英文如何處理這個題目。她稱,她所說的「既有政治基礎」,第一個基礎就是「一九九二年兩岸兩會會談的事實,以及雙方求同存異的共同認知」。(此處應接回前面所說「所達成的若干共同認知與諒解」)依照蔡的此一說法,不論如何拆解或拼接,都可解讀為,她是在說:「一九九二年會談所達成的若干共同認知,是兩岸既有政治基礎」。也就是說,她至少在邏輯形式上承認了「九二共識是兩岸共同政治基礎」。但蔡英文不願直截了當地這麼說。她故意舉出「既有政治基礎的四個關鍵元素」:一、一九九二年會談(已如前述)。二、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三、兩岸二十多年交流成果。四、民主原則與普遍民主。蔡英文一口氣添加了另外三個「元素」,顯然是在掩飾她事實上已接受了「九二會談的若干共同認知是既有政治基礎」,但又不想凸顯此義。這是魚目混珠?還是暗渡陳倉?因此,自由時報的標題「九二歷史事實,推動兩岸關係」,其實就是蔡英文想說又說不出口的「在九二共識的既有政治基礎上,推動兩岸關係。」此一論斷對不對?若請蔡英文答覆,她大概又只好彎來繞去地迴避,因為答「對」不方便,答「不對」也不方便吧?「九二共識」這四個字,牽涉到蔡英文、馬英九及習近平的政治威信與心血,也牽涉到太大的政治公道與政治責任。如果蔡英文覺得說出這四個字不方便,但若竟要別人吞回這四個字,蔡英文會覺得方便嗎、公平嗎?何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何況,蔡英文所說「九二年以求同存異所達成的若干共同認知與諒解」究竟是什麼?這涉及核心意涵與名詞詮釋的問題,難道也要再加幾個元素?注意:對於蔡英文說「九二歷史事實,推動兩岸關係」,北京國台辦的立即回應仍堅稱「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共同政治基礎」。請蔡總統小心,少了「九二共識」這四個字,不無可能將自己刷在牆角。,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