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軍人年改抗爭引信仍未拆除

因退役上校繆德生之死,支持占中惹禍? 港廉署搜黎智英家,反年改團體揚言不排除升高抗爭,元月獲利驚豔 中信金爆人氣,圖為部分成員衝入立法院抗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綠委揚言下修軍人年改的樓地板,台、日、陸景氣擴張 下半年仍穩固,卻引發退役上校繆德生抗爭失足不治事件;經副總統陳建仁與民進黨立委協商,毅嘉公布11月合併營收創今年新高,同意維持政院版擬議的三八九九○元樓地板不變,以示善意。此舉,表面上看是民進黨退讓一步,讓軍人年改保有較公教年改更高的樓地板;但政府若以為這足以安撫軍心,則未免過度樂觀。事實上,繆德生之死讓抗議團體的憤怒達到高點,揚言不排除升高抗議;新任國防部長嚴德發以「國安危機」形容當前的情勢,並非虛言。反年改團體高舉「信賴保護」與「不溯既往」的大纛,基本上並不承認年改的正當性,也拒絕妥協。當年國家號召青年從軍,所許諾的職業條件即包括退撫待遇在內;如今軍人即將或已經退役,作為「雇主」的政府卻逕自刪減待遇,當然令人憤怒。但在現實上,國家財政難以支撐是事實,軍公教退撫所得替代率高於一般民眾也是事實;在泛綠陣營多年的「反軍公教」宣傳下,確實吸引不少附和者。也因此,「八百壯士」在立院長期抗議,引起的回響有限,也未對民進黨構成太多直接威脅。深一層看,民進黨擁有國會的席次優勢,要強行通過多麼苛刻的年改版本,應該都不成問題;問題在,這將為民進黨贏得什麼?面對中共的武力威脅,國軍仍是保衛台灣安全的最佳屏障。以民進黨在兩岸問題上之偏好挑釁,它應該比國民黨更需重視硬實力。在硬推募兵上路已使國家兵力捉襟見肘的情況下,再大砍退撫制度,結果必定雪上加霜。民國八十六年起,軍人退俸由「恩給制」改為「帳戶制」,退休金累積的速度已遠不如前。廿一年後,這些官兵逐漸進入退伍年紀,他們能領到的終身俸,卻明顯不如前輩。因此,即使沒有蔡政府掀起年改爭議,矛盾也會浮現。這次政院版的軍人年改草案,對此確有著墨:八十六年後任官的國軍幹部,退伍俸將高於現制。由此可見,蔡政府將打擊面集中於資深人員,因為這些人許多已退伍,不再具備執干戈的價值,意識形態也更難「綠化」,可說是「無效」的投資標的。反之,政府對年輕的現役官兵則祭出胡蘿蔔,一方面避免衝擊士氣,二方面可塑造「民進黨更重視軍人」的印象,企圖扭轉職業軍人偏藍的傾向。但年改推動一年多來,軍中的實況卻是不僅「老人」憤怒,理論上獲利的「新人」也不見歡欣。其中原因,正因信賴的城牆已被打破,退休待遇不再是可預期願景,而是隨指數擺盪的輪盤。政府喊出的條件再好,只要一句「未來如何誰知道」,就立刻失去宣傳效果。從另一角度看,政府要平衡財政支出,但對軍公教而言,「被改革」卻全屬無妄之災。政府要求軍公教「共體時艱」接受改革,與此同時,也必須承認他們維護自身權益的正當性,誠懇要求他們「顧全大局」。而不是將他們套上「既得利益」與「反改革」的大帽子,讓全民敵視他們。最近,國防部、退輔會乃至府院高層都努力放低身段,但綠營民代與綠媒名嘴卻仍在發表貶抑言論,除對繆德生身亡冷嘲熱諷,部分綠委並揚言要把條件改得更苛。這種態度,只會愈發挑激軍人的憤怒,讓社會充滿焦躁。《孫子兵法》說「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又說「識眾寡之用者勝」;這兩句,深耐主政者和抗爭者共同咀嚼。所有公共政策都是理想與現實的妥協,任何方案都不可能盡如己意。抗議團體必須認清,「寸土不變」的防線在客觀局勢下恐難守住;執政者更須體認,不管喜歡軍人與否,他們都是維繫國家主權獨立不墜的重要靠山,必須盡一切手段贏取官兵的認同與信任。否則,一旦遭遇危急,離心離德的軍隊如何維持國家的安全於不墜?,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