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離岸風電:政府作莊的豪賭

離岸風電兩階段標價差異大,金門新景「盤山酒牆」 2500瓶砌成,外界質疑。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台灣的能源政策一直在迷宮中摸索,宏都拉斯總統就職 邀馬總統參加,警報不時響起,HVL/豐商四連霸 教頭:希望下次在小巨蛋封王,政府卻力圖用更多的花招來粉飾太平。中華信評最近發表下半年產業信用展望,「能源政策風險」被列為產業面對的主要風險之一;內政部最近提出公墓開放發展太陽光發電方案,則被網民譏為「請鬼發電」。至於環評未過的天然氣第三接受站,中油正力拚要在九月翻盤,專家擔心政府將採取「深澳模式」強渡關山。過去一年,我們的電力供應被形容為在「走鋼索」。但實際的情況,其實比走鋼索還糟,更像「盲人騎瞎馬」。當內政部都要為能源供應絞腦汁,而提出「公墓種電」這樣天馬行空的計畫,其錯亂可知。「走鋼索」指的只是備轉容量率的多寡及停電的機率,但更大的問題是,供電風險已影響到產業的投資意願,而綠能走到「公墓發電」的歧路,也已是飢不擇食了。反觀深澳電廠及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強設,則是汙染空氣、破壞環境,亦毫不足惜了。 讓人遺憾的是,國家能源政策竟成為政治賭盤上的籌碼!陳水扁時代宣布核四停建,三個月後又宣布復建,種下核四施工困難和品保脫序的嚴重內傷。馬英九政府面對反核及林義雄絕食的浪頭,先以核一二三不延役當籌碼,又以核四封存作賭注。蔡英文政府則罔顧電力供應不足,強將二○二五非核寫入《電業法》,要以廿%再生能源取代核能進行豪賭。這些,都是拿人民用電的權利為賭注,在輪盤上押取執政者個人的政治利益。為達成二○二五年非核目標,政府必須投資興建二七四○萬瓩再生電力,取代現有的五四○萬瓩核能機組,這也是核四兩部機組二七○萬瓩的十倍。其中,離岸風電原本規畫三百萬瓩,後又追加至五五○萬瓩,進行先遴選、後競標的兩階段招標。而兩次價格因差異太大,競標的每度價格不及遴選之半數,因此被質疑每年將造成四五五億元的價差,廿年等於拱手讓給國外廠商累積近兆財富,是喪權辱國。對於競標與遴選的費率差異,經濟部的解釋是,遴選價格因內含基礎建設與扶植本土產業的成本,所以代價較高;而競標廠商則無須負擔國產化義務,且可共享遴選風場打下的基礎設施,因此價格較廉。基礎設施共享可以節省的成本其實不難估計,但扶植在地產業,是否值得花上兩倍價錢呢?離岸風電產業主要分為風力機組、水下基礎、傳輸變電和海事工程等四大塊,而政府所謂「在地化」,究竟包含哪些項目?國內業者和人才的配合度和技術成熟度如何?更重要的是,遴選風場的完工併聯是配合二○二五非核期程,時程相當急迫,這麼短的時間是否能讓國內業者有足夠的時間完成在地化,恐怕不無疑問。近年來股市在萬點以上平穩成長,唯獨風電相關產業如坐雲霄飛車,顯示投資大眾是缺乏信心的。對這些問題,政府有必要清楚說明,不容它自己帶頭作莊,讓國內外廠商共同豪賭!離岸風電的另一大賭局,則是銀行的融資風險。離岸風電的授信屬於「無追索權專案融資」,和一般融資不同的是,離岸風場最值錢的就是業者與台電公司簽署的購電合約,專案融資還款來源靠的是「售電」。也因此,融資案控管的不是擔保品,而是現金流。風險就在,萬一風機沒有發電或者發電不足,那麼廠商賣電所得可能連利息都難以支付,融資銀行極可能血本無歸。立法委員在考察銀行聯貸時,就質疑此案是否將成為「慶富案第二」,原因在此。許多金融機構擔心的是,離岸風電到底是政策下的「產物」,還是實務上可長可久值得積極支持「產業」?政府急推風電政策,多付上兆元高價收購風電已是豪賭;銀行要在短時間內決定承接相關融資,更是賭上加賭。,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