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輔導街友從事導覽工作的「角落微光」月底收攤,
漸進式排名
,2年來「隱者地圖」賣出約3700張票。 圖/角落微光提供 分享 facebook 台中市政府創全國之先,
客製化網頁
,輔導社會企業培訓街友擔任導覽員或寫書、賣甜甜圈,
網站租用
,原想讓這些街頭隱者自立更生,
主機代管
,只可惜風光成立後,
網路行銷顧問
,卻不敵現實,
客製化網頁
,經營3年即夭折。台中市府這項政策其實立意良善,但願景再好,若無法契合實務與社會需求,終究曲高合寡。探究失敗原因,可能是規畫時未考量街友的人格特質,經營也未必符合經濟效益。會淪為街友者,部分可能本身性格具逃避現實與自我放棄傾向,要他們擔任直接面對人群的導覽或推銷員工作,原本難度就頗高,因此這3年來,僅12位街友能站出來接受輔導,受訓最終剩不到5人。另一個要素是市場導向。導覽員的市場原本就不是很大,早已有退休人員或志工擔崗,已排擠需求量,街友生存空間小。另外讓街友寫自己故事出版小書,但在3C產品和電子書夾殺下,即便是以往的暢銷書或受歡迎的桌曆,發行量都大幅下跌,隱者故事的書籍扣除編印成本,要能賺錢,幾乎是天方夜譚。但可以讚許是這項社會企業「角落微光」,沒有政府補助、也無社會捐款,整個輔導街友過程自力自強,如果成功,可助街友脫貧與離開遊牧,人生重新有目標,足可成為全國典範,只可惜最終仍是功虧一簣。「給街友釣竿」的方向是正確的,但社會企業如果單單想倚靠人們的愛心,終究無法長期支撐。社會企業也須跳脫慈善概念,要有企業經營精神,嚴謹地計算成本、利潤與市場導向,才不致讓幫助弱勢的理想空洞化,真正落實幫助街友與弱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