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那麼一點點,
紙片肉干
,我就要開口向新加坡朋友請託了;講白了,
結婚喜餅
,就想請對方「關說」。後來,
台式泡菜
,對方主動緩頰:「你找我不但沒用,
年節禮盒
,而且有反效果。」
話說日前找了新聞界前輩「諮詢」採訪議題及受訪者同意受訪的可能性。對方覺得議題、時機都恰當,
SEO
,值得提出。當時還是不放心,
簡單料理
,總覺得要找「有力人士」推一把。
正猶豫要不要開口,前輩說:「原本或許可行,因為你找我,反倒變成不行。」他舉例,日本記者曾找了某位前日本首相「說說話」,果然適得其反。
類似的例子是,中國大陸一線城市某公安局長,兒子在新加坡念書,即將畢業。公安局長老爸找了新加坡前國會議員幫忙,想在當地很大的機構謀份差事。
前國會議員問,這算「關說」嗎?他沒答案。他肯定的是,若他就這麼大剌剌幫公安局長,反而破壞他和機構負責人的關係。
新加坡公事公辦,卻也不是不講情理,這裡和許多國家一樣有申訴制度;運用的好,「申訴」可以變成「自己幫自己關說」。
另一位老頑童朋友用「文情並茂」,形容他十餘年前成功申訴交通違規。大意是:「我是遵守新加坡法令的台灣公務員,贊成對違規者開罰,但當天大雨有『閃電』,是否是超速照相機被雷擊後故障,誤拍到我超速呢?」
另一次開車違規迴轉被舉發,他也申訴;「我有老婆、孩子,不曾拿生命開玩笑,禁止迴轉標誌被新加坡滿城綠意的樹葉遮住,我的確沒注意到」。
他是申訴高手,總是先承認違規就是有錯,他找出有利事實,為自己關說;這與先找關係、再講理由的「關說」,方向相反。
前國會議員問:「新加坡和中國是兩個極端,你們台灣要選哪一邊呢?」,